每年双11,不仅是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更成为众多前沿技术的重要试验场。当人们热衷于讨论GMV、主播战报时,这场全民购物活动背后的技术力量,正悄然推动着商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变革。
回溯双11发展历程,技术的突破往往源于业务需求的倒逼。2009年首届双11,支付宝核心数据库因交易量激增险些崩溃,这一危机催生了自主数据库的研发,并推动了去IOE运动的发展。2013年移动端爆发,CDN和弹性架构在双11高并发的压力下迅速成熟。随着直播电商兴起,实时音视频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业务需求撕开的口子,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方向。
如今,AI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其在应用场景中仍存在巨大落差。看似需求旺盛,但高评分模型往往难以准确理解需求方的真实意图。AI行业缺乏一个基于真实需求的benchmark,而双11恰好成为检验AI应用能力的最佳平台。其评判标准简单直接:系统能否承受住业务洪峰的冲击,响应速度是否足够快,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在今年的双11中,AI表格成为首个接受考验的技术领域。随着大促周期延长至一个月,商家需要同时管理多个渠道,实时协同的需求急剧增加。传统表格百万行的处理上限成为商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整合数据、流程和智能决策的轻量化系统。
万龙在电商客服领域拥有近十年经验,他深知大促期间最棘手的问题不是投诉量多,而是无法快速定位投诉对象。过去,森马电商客服依赖Excel处理客户反馈,人工录入效率低下,分析结果滞后,导致爆款断货、用户体验受损。今年双11前,钉钉AI表格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RPA工具自动抓取电商平台消费者评价和小红书博主内容,AI字段实时判断情感倾向,标签化统计将问题分类呈现。处理能力的突破使万龙能够分析更长周期的数据,为推送和转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对于中小商家而言,AI表格带来的效率提升尤为重要。埃罗赫AlmondRocks是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原创设计师品牌,每年需与6000多个达人合作,但商务团队仅4-6人。过去,商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在多个平台间手动跳转,数据清洗工作繁重。今年双11,他们采用钉钉AI表格,通过RPA插件自动抓取数据,商务人员只需录入物流单号,AI字段即可自动查询签收状态,输入笔记链接即可更新点评赞数据。系统实时监测爆款笔记,一旦数据异常立即推送提醒,使公司一半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支撑这些系统稳定运行的是钉钉AI表格在处理能力上的重大突破。双十一前,钉钉宣布与阿里云技术团队合作,实现单表容量1000万热行的技术突破。这意味着即使面对双11这样的业务洪峰,所有数据也能在一张表格上实时协同,无需人工分表。高频变动、跨多表关联、千人同时编辑等复杂需求得以轻松应对。
这一突破的核心在于“热行”技术。传统表格架构下,数据静态存储,公式计算单线程,跨表关联脆弱。而热行技术使每一行数据具备动态计算能力,能够实时触发公式、跨表联动、启动自动化流程。例如,线上店铺或线下门店订单系统处理大量数据时,传统表格会因重算整张表而卡死,而热行架构仅对变动行进行局部计算,其他数据保持静默。这种存算一体的设计使AI表格在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展,双11的实战验证了其在千万级数据量下的稳定性。
这一技术突破源于客户需求的迫切推动。几个月前,钉钉AI表格等产品调用量急剧上升。更早之前,钉钉团队发现某电商客户在双11前的测试数据异常,单表行数普遍突破几十万。传统数据库架构下,每增加10万行数据,查询响应时间就增加几秒,实时计算时系统甚至直接崩溃。客户需求的迫切性促使技术必须进行变革,这正是双11风格商业对技术反向推动的典型案例。
今年7月,钉钉决定战略投入AI表格领域,与阿里云数据库团队联手攻坚,旨在解决AI时代暴增的数据需求,并探索表格、软件等内部协同工具直接进入商业环境的新形式。此前,钉钉创始人兼CEO无招曾表示,这是阿里内部对技术和理想有追求的人们的联合。当时,他们的目标还是百万行,没想到最终实现了千万行的突破。阿里云ADB-PG数据库团队直接驻场钉钉办公,与AI表格工程师结对编程。
研发过程中,客户需求始终是导向。客户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前10分钟内对某款差评商品进行库存预警,同时触发自动补货流程并推送给商品总监。这一需求涉及跨表查询、AI分析、自动化推送三个环节,旧架构下需要数十秒,新架构实现了秒级响应。钉钉AI表格的技术突破,正是基于电商行业在双11战场上的迫切需求。
钉钉AI表格的价值不在于发明新功能,而在于站在“数据+AI”与“规模化协作”的交汇点,扛住了千万级数据量的考验。这意味着AI表格能够承接猛烈的商业需求,成为今天toB领域竞争的分水岭。从2024年开始,多维表格、智能表格、AI表格、数据表成为各家toB公司的核心叙事。当处理行数突破千万量级,市场将划分为两类玩家:一类仍在优化内部协同,另一类已开始支撑核心商业。
回顾协同办公战场的发展脉络,2020年至2021年是“音视频战争”,2022年转向“文档战争”。这两个阶段的竞争更多围绕技术和产品本身,比拼技术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而今天,钉钉提出的破局思路是“让文档成为过去式”,AI时代的工作方式应让AI理解物理世界、操控工具、做出决策。
表格成为这一理念的最佳载体:它简单易用,人人都会;又足够强大,能承载完整业务流程。当AI助理能用一句话生成自动化工作流时,企业创新的门槛得以降低。业务人员不再需要适应机器规则,而是让机器理解业务逻辑。这种“技术平权”使一线员工从数据录入员转变为AI应用的创造者。
这一阶段的竞争已从产品和技术本身,进入到新技术如何与真实商业需求结合的阶段。千万行突破发生在双11,正是AI产品胜负手不在实验室benchmark分数,而在真实业务灰度中的证明。钉钉AI表格能率先突破,不是因为算法更先进,而是因为它更早、更深地扎进了电商这个“数字原生”行业。
身处阿里生态中,钉钉更理解大促周期延长对数据分析精度的要求,以及全域运营成为常态时数据抓取必须跨越平台壁垒的需求。直播电商爆发后,协作必须实时同步到每一个主播和商场。这些电商经验、基础设施经验和企业级服务经验,使钉钉率先实现了技术突破。
当能够具体感受这些需求时,产品节奏也会更准确。钉钉保持着每3周一个版本更新的节奏,从多维表功能全面免费开放,到AI字段模板上线、针对电商行业上新,再到AI表格发布,最终在100天技术攻坚后实现单表容量1000万热行的提升。
这种被双11试炼过的技术能力,有可能从单点优势发展为网络效应。今天,真正能带来实际价值的AI应用,都应接受双11这样的洗礼,理解真实业务需求,用技术突破解决这些问题,在最极端场景中扛住业务压力,成为改变商业世界和人类使用AI方式的关键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