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落幕,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盛会不仅展示了开放合作的中国姿态,更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八方来客打造了无缝衔接的沟通体验。作为通信保障主力军,上海电信以“零中断、零故障”的硬核实力,构建起覆盖陆海空的立体化通信网络,为这场国际经贸盛会注入强劲的数字动能。
在通信保障的“神经末梢”,上海电信创新采用“双万兆”技术架构,为场馆构建起超高速网络底座。针对开幕式、主论坛等248条核心通信线路,技术团队实施“一线路一方案”的精准保障,确保87门国际长途线路和9条新闻专线传输零丢包。全域保障体系下,14辆应急通信车组成“移动基站矩阵”,通过跨省协同调度实现30分钟应急响应;海域保障方面,11艘巡逻船对近3000公里海缆实施7×24小时巡航,成功劝离63艘违规作业船只,筑牢海底通信“生命线”。
面对场馆内日均超千场的直播需求,上海电信在场馆全域部署300M 5G-A 3CC三载波聚合网络,将网络容量提升至传统网络的2.5倍。该技术使峰值速率突破2.9Gbps,上行带宽达1Gbps,相当于同时满足200路4K高清视频的实时传输需求。在媒体工作区,记者通过5G网络1秒内即可完成4K素材上传,观众互动区的AR导览延迟控制在8毫秒以内,真正实现“毫秒级响应”的沉浸式体验。
在通信指挥中枢,重保网管大屏化身“智慧大脑”,数字机器人依托“晓搭”大模型平台,可精准识别32种方言的语音指令。当指挥中心发出“调取3号馆西南角设备状态”的指令时,系统0.3秒内即可调取包含设备温度、信号强度、人流密度等12项参数的立体化数据。更引人注目的是智能安全帽的应用,这款集成5G模块和卫星通信的“数字保镖”,能在无信号区域自动切换至天通卫星通道,确保抢险人员与指挥中心的音视频同步率达99.7%,真正实现“全域可视、全程可控”。
服务层面,968888进博热线成为跨国沟通的“数字桥梁”。今年以来,该热线累计处理7.1万通咨询,其中38%涉及境外展商。针对尼日利亚展商遇到的系统验证码故障,客服团队启动“双语服务专班”,4小时内完成账号注册、资料审核、在线缴费的全流程指导。在浦东机场T1/T2航站楼,电信服务专区提供12国语言实时翻译,累计为7200余位外籍旅客办理业务,收获1.9万次满意度评价,成为展示中国服务温度的“第一窗口”。
场馆内的主题服务网点则上演着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奏。由全国劳模陈小芳带领的“巾帼服务队”,在提供多语种业务办理的同时,现场演示AI家智屏的远程医疗、全屋智能等创新应用。青浦振泾路营业厅设立的“进博服务专柜”,除提供8国语言服务外,还配备手机应急充电站和适老化服务终端,日均服务外籍人士超200人次,成为传递城市温度的“微缩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