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宜宾举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首次公开了其电池应用安全分级体系,其中第四阶段标准全面超越即将实施的"新国标"要求。这一消息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据杨红新介绍,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动力电池安全新国标,明确要求电池整包必须达到"不起火、不爆炸"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蜂巢能源进一步提出三项突破性指标:电池在高温环境下需具备热不蔓延特性;热失控时应实现无烟排放;高压系统需保证1小时内不断电且维持小功率运行能力。这些标准显著提升了动力电池的安全阈值。
针对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杨红新指出热失控是主要诱因,占比高达70%。其中三元锂电池因材料特性,热失控时反应更为剧烈,热蔓延速度较其他类型电池快30%以上。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三元锂电池装车量达91.2GWh,虽占总装车量18.5%,但其热失控产生明火的风险较磷酸铁锂电池高出2.5倍。
尽管存在安全挑战,三元锂电池仍被高端汽车品牌及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广泛采用。杨红新分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其能量密度优势,特别是在对续航要求严苛的应用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以低空飞行器为例,某央企eVTOL项目已选定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作为动力源,相关机型今年已完成首飞测试。
半固态技术被视为破解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难题的关键方案。该技术通过引入不可燃、无腐蚀性的固态电解质,不仅能有效延缓热失控进程,还可兼容现有液态电池产线工艺。杨红新透露,蜂巢能源正在研发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半固态电芯,较现有产品提升15%。若能解决性能、成本及产线兼容性等瓶颈,半固态技术或将突破"过渡方案"的定位,形成独立的技术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