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鄂尔多斯中北部,全球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正借助无人机技术实现运维模式的革新。百万块光伏板在金色沙丘间铺展成一片蔚蓝的海洋,这片占地3.2万亩的治沙电站,曾因光伏板高度提升至1.5米以上、设备数量超200万件,面临传统人工巡检难以突破的效率瓶颈——全面巡检需180天,且仅能通过目视检测表面问题,对热斑、二极管故障等潜在隐患束手无策。
大疆行业应用推出的无人机智慧巡检方案,正在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在三峡蒙能公司的先导光储电站,无人机每日可自主巡检约3万块光伏组件,整站36天即可完成全面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26倍以上。该方案通过搭载高清可见光与红外热成像双模式相机,不仅能精准识别组件表面温度异常,还能突破地形限制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检测。据技术负责人介绍,目前故障识别准确率已达95%,可同步完成集电线路、升压站等设备的日常巡检。
这种技术革新正从单一场景向全产业链延伸。在内蒙古华能库布齐能源基地,无人机在项目规划阶段即发挥关键作用——仅用两周便完成6万亩场址的地形测绘,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近9倍。投运后,全自动化巡检方案覆盖62万根管桩与近400万块光伏板,为数智化建设积累宝贵经验。中广核湖北公司的实践更具代表性:其专业巡检队伍自2022年起,已为31座场站的1.039GW光伏组件和523台风机叶片提供精细化巡检,效率提升10至20倍。
支撑这场变革的,是大疆机场的广泛部署与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目前该技术已覆盖国内1000余座新能源电站,市场占有率达50%,可在暴雪、沙尘等恶劣天气及高原、盆地等复杂地形中稳定运行。在库布齐沙漠,无人机不仅守护着"光伏长城"的发电效率,更通过精准运维助力"光伏+治沙"模式可持续发展,让绿色能源在沙漠腹地扎根生长。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对行业痛点的深度洞察。大疆能源行业负责人指出,方案通过"安全、智能、可靠"三大核心升级,在复杂场站环境中确保飞行安全,推动光伏运维向数字化、精细化转型。这种转型正在重塑新能源产业的运维生态——当无人机从辅助工具升级为生产主力,绿色能源的发展路径也因技术赋能而更加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