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雷军重申小米YU7安全理念:创新压铸与高刚车身共筑安全出行新屏障

   时间:2025-11-14 08:39:2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近日通过社交平台重申,小米汽车将始终把安全性能作为技术研发的核心方向,持续加大在安全领域的资源投入。这一表态引发行业广泛讨论,而其最新车型小米YU7凭借突破性安全设计斩获国际奖项,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该车型在2025国际压铸大赛中荣获最佳结构奖,其搭载的20合1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设计,为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树立了新标杆。

小米YU7的安全体系以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为核心构建。这项创新技术通过单次压铸成型工艺,将20个独立部件整合为单一结构件,不仅减轻了车身重量,更在碰撞测试中展现出卓越的能量传导能力。当车辆遭遇正面撞击时,该结构能将冲击力均匀分散至车身两侧,配合前舱设计的141升超大前备箱空间,既优化了储物功能,又通过吸能溃缩区设计进一步降低乘员舱受损风险。这种跨系统集成方案,将空调系统、压缩机等部件与车身结构无缝融合,实现了功能性与安全性的双重突破。

在车身整体架构方面,小米YU7采用多维度安全强化策略。通过一体化压铸后地板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协同作用,车身扭转刚度达到47610N·m/deg,超越同级竞品30%以上。这种高刚性结构在高速过弯或突发侧碰时,能有效抑制车身形变,为驾乘人员提供更稳定的生存空间。技术团队透露,仅车身结构优化就经历了超过2000次计算机模拟碰撞测试,确保在各类极端工况下都能保持结构完整性。

材料科学与能量管理技术的融合,构成了小米YU7"刚柔并济"的安全哲学。车身采用航空级铝合金与超高强度钢的复合应用,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关键部位抗拉强度达到1500MPa。碰撞能量传递路径经过精密计算,从前防撞梁到A柱、门槛梁形成闭环防护网络,配合电池包底部12层防护结构,构建起从外到内的立体防护体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智能安全系统能根据碰撞类型自动调整安全气囊展开策略,这种动态响应机制在实车测试中显著降低了假人伤害指数。

行业分析师指出,小米YU7的安全技术突破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其压铸工艺创新将单车制造成本降低约12%,为大规模量产铺平道路;另一方面,CTB技术使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1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了续航里程。这种技术路线正在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多家新势力车企已宣布跟进类似设计方案。雷军在近期行业论坛上呼吁,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建立更严格的安全评价体系,同时抵制网络不实信息对技术创新的干扰,共同营造健康竞争环境。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进入L3级商业化阶段,汽车安全标准正面临全新挑战。小米汽车研发团队透露,下一代车型将整合车载雷达与视觉系统的实时数据,构建主动安全预警网络,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规避"的范式转变。这种技术演进方向,或将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边界,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标准迈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