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形机器人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它们不仅在舞台上展现才艺,更在工业生产、公共服务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加速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在技术装备展区,宇树科技展台的两台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它们身高约1.3米,戴着护具和拳套,灵活地展示着直拳、勾拳、闪避等格斗技巧,甚至能在倒地后自主起身,赢得阵阵喝彩。而在消费品展区,智元机器人的“快闪舞蹈”表演同样精彩,挥扇、转身等动作流畅自然,引得观众纷纷驻足拍摄。
除了“炫技”,人形机器人在实用功能上也毫不逊色。在进博会新闻中心,智元机器人精灵G2化身服务人员,只需简单指令,便能准确抓取矿泉水并递到观众手中。在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特斯拉展台的两台人形机器人Tesla Bot与无人驾驶电动车Cybercab同台亮相,展示了未来出行的科技魅力。而在海克斯康展台,AEON工业人形机器人则通过“双足行走+轮式滑行”技术,以2.4米/秒的速度在展台上自由移动,并演示了三维扫描作业,展现了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强大能力。
“这些机器人不仅有趣,而且非常实用。”从事机器人相关工作的栗先生在参观后表示,“它们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未来可能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人形机器人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技术先进,更因为其被视为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态。从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到工业和商场的实战应用,再到公共服务的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正逐步打破未来概念的界限,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有效工具。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追求新的技术突破,目标是在陌生生活场景中完成80%左右的任务。例如,当机器人接到“帮我拿杯水”的指令时,能够自主完成任务,且无需预训练场景,这将极具突破性。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进博会虹桥论坛上表示,当前行业发展状态类似于ChatGPT发布前的1至3年,方向已明确,但尚未实现最终突破,未来谁先实现,谁将成为全球领先者。
乐聚智能董事长冷晓琨则指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路径已形成初步共识:初期以高校科研为主导,随后进入工厂应用阶段,解决工业自动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最终应对需要泛化能力的任务。他预计,明年工业人形机器人将实现单家企业交付过万台的突破,迎来行业第一个规模化拐点。
为了让机器人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智元机器人在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数据采集中心对机器人进行各种训练,并开源数据集,希望与全球伙伴共同探索智能边界。业内认为,随着技术链、产业链和应用链的协同发展,人形机器人将实现从技术原型验证到工程化落地与规模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不过,现阶段在性能优化、成本控制和模型算法应用水平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形成稳定普惠的生产力尚需时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务实态度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支持国内外企业联合攻关、推动行业分级应用、加快标准体系研究以及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等。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焦继超则预测,明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年,趋向全自主工作的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场景中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