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在安全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其首款SUV车型YU7搭载的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在北美压铸协会主办的2025国际压铸大赛中斩获最佳结构奖。这项创新技术不仅为车辆碰撞安全提供了关键支撑,更通过跨系统集成设计创造了同级领先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北美压铸行业最具权威性的年度盛会,北美压铸协会(NADCA)展出的技术成果往往代表行业前沿方向。小米YU7采用的20合1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通过将多个结构件整合为单一精密部件,实现了重量减轻与强度提升的双重突破。该部件在碰撞测试中展现出卓越的能量传导性能,当车辆遭遇正面撞击时,碰撞力可通过三角梁高效传递至车身另一侧,配合前后吸能区设计,显著降低乘员舱所受冲击。
技术团队透露,该部件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安全性能上。通过将空调系统、压缩机及冷却模块等12个零部件集成挂接,前舱布局空间得到极致优化,为YU7创造出141升的超大前备箱。这种跨系统集成设计思路,与小米汽车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形成协同效应,使整车扭转刚度达到47610N·m/deg,超越多数同级竞品。
小米汽车官方社交账号发布的结构示意图显示,YU7车身采用"刚柔并济"的防护理念。在乘员舱周边区域使用超高强度钢材构建刚性框架,而在碰撞缓冲区则通过多级溃缩结构实现能量吸收。特别设计的前纵梁吸能盒,可在碰撞时按预定路径变形,配合三角梁的传力作用,形成三重防护屏障。

雷军在个人社交平台强调,安全始终是小米汽车研发的核心指标。目前团队正在推进新一代压铸技术攻关,未来将应用更高强度的铝合金材料,并探索更多部件的一体化成型方案。这种技术路线不仅符合汽车行业轻量化发展趋势,更为智能电动汽车的被动安全体系树立了新标杆。
行业分析师指出,小米汽车在压铸领域的突破具有双重意义:既通过结构创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又通过跨系统集成设计展现了工程团队的系统化思维。随着YU7量产车型的临近,这些技术成果将接受市场检验,其验证结果或将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演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