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启幕:以放权之姿,开启本土创新与全球协同新篇

   时间:2025-11-18 01:27:17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11月5日,正值进博会开幕首日,豪华高性能跑车品牌保时捷在上海虹桥商务区正式启用其中国研发中心。当天,包括即将卸任保时捷全球CEO的奥博穆在内的多位全球高管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这一举措被视为保时捷深化中国市场布局、推进全球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作为保时捷在德国魏斯阿赫总部之外设立的首个具备核心权限的海外研发基地,中国研发中心整合了技术部、工程团队和数字科技部门,目前已组建一支超过300人的工程师核心团队。该中心拥有研发、采购与质量三大核心职能,并具备独立决策权,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跨国车企“总部主导、区域配合”的研发体系,赋予本土团队更高效的执行能力。

奥博穆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市场的变化速度远超预期,年轻消费者对豪华的定义已从传统性能转向个性化与智能化体验。”他直言,保时捷必须主动适应这种转变,而非被动观望。这种战略调整的紧迫性,源于中国本土智能电动车品牌的崛起——2022年后,国产新能源豪华车凭借智能化配置和快速迭代能力,对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形成显著冲击。

为补齐智能化短板,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早在去年底便开始扩充团队,重点布局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领域。其目标是通过本土化研发缩短产品迭代周期,同时保持品牌对品质的严苛要求。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李楠透露,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是“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优先创新”,这意味着供应商需同时具备技术突破能力和体系化合规经验。

一个典型案例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开发。今年9月,保时捷宣布与博泰车联达成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中国专属系统。该系统将首次引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语音助手和3D车辆展示功能,计划于2026年搭载于多款车型。由于研发流程高度敏捷,项目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近一半。博泰车联董事长应宜伦表示,这种“中国速度”与“全球标准”的结合,正是打动保时捷的关键。

保时捷的本土化战略并非孤例。在同期举办的进博会上,大众集团宣布与地平线联合开发专属计算平台,用于未来中国市场的辅助驾驶系统。两大合作的战略级别极高——奥博穆等高层亲自站台,彰显出国际车企对中国创新生态的认可。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认可不仅源于技术实力,更基于供应商对全球化体系的深度适配能力。

以博泰为例,其在智能座舱领域拥有超过6000项知识产权,位居本土供应商首位。公司同时构建了符合国际Tier 1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代码安全、数据合规、供应链追溯等全链条环节。这种“双轨并行”模式——既保持技术迭代速度,又满足严苛的体系化要求——成为其打入顶级豪华品牌供应链的“通关密码”。

保时捷的转型折射出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构趋势。智能化赛道覆盖芯片、操作系统、AI算法、座舱体验等多个领域,其市场潜力甚至超过新能源供应链。目前,博泰等企业已在这一领域占据先发优势,但竞争远未结束。随着大众体系高层交替和2026年产品上市节点临近,中国供应商能否复制“宁德时代式”的跃迁,仍需跨越技术、品质与体系的多重考验。这场马拉松的发令枪已然响起,终点线却仍在远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