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EGFR×HER3双抗ADC药物iza-bren,在晚期食管鳞癌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III期临床试验(研究方案编号:BL-B01D1-305)经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评估,成功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双主要终点。这一成果标志着iza-bren成为全球首个在食管癌治疗中实现PFS、OS双终点阳性的III期临床ADC药物,同时也是该药物继鼻咽癌后,第二个达成确证性注册临床终点的适应症。
食管癌治疗领域长期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尤其在中国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食管癌患者22.4万人,死亡患者18.75万人,5年生存率不足6%。由于美国食管癌发病率较低,相关药物研发长期滞后,而中国患者占比全球53.7%的食管鳞癌(ESCC)后线治疗手段极为有限。iza-bren此次针对PD-1/PD-L1单抗联合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ESCC患者,通过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填补了该领域后线治疗的临床空白。
该药物的研发历程早有端倪。今年7月,研究团队已在《自然·医学》期刊发表Ib期研究数据:82例ESCC患者中73例可评估疗效,整体客观缓解率(ORR)达32.9%,其中2.5mg/kg剂量组ORR提升至39.6%,PFS达5.4个月,OS达11.5个月。基于前期优异数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将ESCC适应症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百利天恒计划近期递交上市前沟通申请,预计明年实现国内商业化。
百利天恒对iza-bren的定位远不止于此。公司已为该药物布局40余项临床试验,包括国内11项III期关键性注册试验(7项适应症获CDE突破性疗法认定)、美国3项全球II/III期试验(2项适应症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10余项联合PD-1或TKI的一线治疗II期试验。临床覆盖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六大肿瘤类型,逐步显现泛癌种治疗潜力。特别是在肺癌领域,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实现100% ORR,单药治疗TKI耐药患者mPFS达12.5个月,两项研究均入选WCLC官方新闻发布计划。
国际市场对iza-bren的认可度持续攀升。2023年12月,百利天恒与BMS达成8亿美元首付款的天价合作,今年10月触发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BMS已启动5项全球注册性试验,显示对药物商业价值的强烈信心。今年ESMO年会公布的全球I期数据显示,iza-bren治疗西方实体瘤患者cORR达55.0%,mPFS达5.4个月,跨人种数据一致性进一步夯实其全球化基础。
支撑百利天恒转型跨国药企(MNC)的不仅是单一产品。公司构建了覆盖早期研发、临床开发、规模生产、商业销售的全链条能力:北美SystImmune研发中心负责创新药物孵化,成都多特生物中心实现研发成本优化;成都四大生产基地具备全球供应能力;国内商业化团队拥有丰富经验。财务层面,80亿元现金储备(含BMS付款及A股定增37.64亿元)为持续研发提供保障,创始人朱义提出的"买方战略"更预示潜在增长极。
从填补ESCC后线治疗空白到冲击泛癌种一线疗法,iza-bren正以"由后线向前线、由小适应症向大适应症"的策略推进商业化。随着鼻咽癌优先审评推进、ESCC上市申请筹备,以及肺癌/乳腺癌适应症开发加速,这款被寄予"药王"期望的药物,正在重塑全球肿瘤治疗格局的同时,推动中国药企向MNC进化迈出关键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