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圳市工业展览馆内,一场聚焦移动储能技术的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目光。由机械臂精准操控的充电枪自动接入电动汽车,配合即插即用的快充设备,让"桩找车"的充电新模式成为现实。这场以移动储能电源车为主题的商业应用推介会,集中呈现了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突破。
活动现场展出的两款新型移动储能电源车,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多场景覆盖。针对老旧小区充电设施不足的痛点,100度电的小型车型搭载智能导航系统,可自主完成私家车充电作业。其机械臂采用视觉识别技术,能在复杂环境中精准定位充电接口,充电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40%。该车型特别适配空间狭小的充电场景,有效缓解了社区充电资源紧张的问题。
另一款大容量车型则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其储能单元支持500至2000度电的梯度配置。以满载2000度电的版本为例,单次充电可为30辆60度电的电动汽车补能,相当于同时运行10个普通充电桩的供电能力。该车型配备的智能调度系统,可根据不同场景自动切换工作模式,在电力抢修、赛事保障等应急场景中表现尤为突出。
技术团队介绍,这两款车型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组,通过液冷温控系统确保设备在-20℃至55℃环境下稳定运行。车辆配备的能量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电池健康状态,支持远程诊断与固件升级。在安全防护方面,多层级电池保护机制与智能灭火装置形成双重保障,确保设备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现场演示环节中,机械臂在30秒内完成充电枪的精准对接,快充设备在15分钟内为测试车辆补充了80%电量。技术人员表示,这类移动储能设备可与现有充电网络形成互补,在用电高峰期通过"削峰填谷"优化电网负荷。目前相关产品已通过多项安全认证,即将在多个城市开展试点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