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进展。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会上指出,我国玩具产业近年来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产品种类显著丰富,质量水平持续提升,标准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市场上已形成覆盖毛绒、布艺、木制、金属、塑胶等全材质的产品矩阵,益智类、智能类等创新产品更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应用,为玩具赋予了交互、养成、记忆等拟人化功能,这类具备情感互动能力的AI玩具正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宠,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246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90亿元。
证券机构分析显示,AI玩具通过集成对话模型、语音识别、情感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了从单向娱乐向智能陪伴的跨越。以京东发布的行业白皮书数据为参考,2023年AI玩具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千亿元关口,期间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50%以上。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尤为突出,随着算力成本指数级下降和模型训练效率提升,预计2030年本土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这类产品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能够精准识别语音、表情、手势等人类信号,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娱乐方案,其技术复杂度远超传统玩具。
金融研究机构指出,AI玩具的革新性体现在三个维度:技术层面,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感知系统的融合,使产品具备自然对话和情感理解能力;市场层面,消费升级催生出对个性化陪伴的强烈需求,为行业开辟出情感经济新赛道;社会层面,产品应用场景正从儿童娱乐向全年龄段情感支持延伸。当前行业核心竞争力聚焦于模型对儿童语言的适配能力,这需要持续优化语义理解算法和交互反馈机制。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和生产成本下降,AI玩具有望突破现有价格区间,在老年陪伴、青年解压等场景实现更广泛渗透,推动玩具产业向智能化、情感化方向深度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