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近日因一座独特的13米口径白色巨型装置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这座形似“大锅”的建筑并非普通景观,而是国内高校中罕见的遥感卫星地面站,作为“湖科大星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与卫星测运控中心、智图超算中心、航天科普中心共同构建起完整的空天信息技术创新平台。这一突破性建设使该校跻身全国少数具备自主卫星星座及配套地面系统的高校行列。
作为地面主控与数据接收枢纽,该站承担着卫星测控与数据传输的关键任务。其接收的原始数据将直接服务于区域地理监测、学科研究及人才培养,同时为商业航天联盟提供基础支撑。特别设计的电力扩容系统预留了扩展空间,可满足未来更多卫星接入需求。配套建设的三大中心形成功能闭环:测运控中心确保卫星稳定运行,超算中心专注数据深度分析,科普中心则通过互动展览让高精尖航天技术走向大众。
支撑这套“天地一体”系统的,是完整的创新技术链条。2023年12月发射的“湖科大一号”卫星已进入常态化观测阶段,重点开展灾害应急响应与环境监测任务。地面站接收的海量数据经超算中心处理后,可生成高精度地理信息产品。这种“卫星在轨、地面接收、云端计算”的协同模式,构建起从数据获取到应用转化的全流程体系。
该平台突破传统科研框架,创新性地融合卫星工程、数据处理、行业应用、人才培养及科普教育五大功能。通过实体化的航天科普基地,师生可直观了解卫星通信原理,公众也能参与模拟测控体验。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更培育着未来的航天科技人才。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地面站将于2026年元旦后正式投入运行,届时“湖科大星座”系统将完成全面部署。这座矗立在校园中的“太空联络站”,正逐步成为辐射区域的空天信息中心,让前沿科技走出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