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前高管率“华为系”创业,三年打造储能黑马,营收净利双飙升

   时间:2025-11-21 02:51:2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与传统储能企业不同,思格新能源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竞争路线。公司创始人许映童及其团队摒弃了"逆变器+电池+系统集成"的拼凑式产品逻辑,转而将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电池、充电模块及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于单一模块化设备。这种"五合一"设计不仅让安装时间缩短至15分钟,更通过内置AI芯片和GPT-4算法实现智能充放电管理——系统能根据天气变化、电价波动及用户习惯自动优化运行策略,甚至可兼任电动车超级快充桩。这种颠覆性创新迅速打开欧洲高端市场,2024年以28.6%的市场份额登顶全球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市场。

支撑这场"闪电战"的,是一支带有鲜明华为基因的创业团队。创始人许映童在华为任职23年,曾主导光伏逆变器业务登顶全球出货量榜首,后转战AI芯片领域担任昇腾计算业务负责人。2022年,他携手张先淼、刘秦维等十余位华为光储业务核心成员创立思格新能源。这群兼具技术深度与市场嗅觉的"老兵",将华为的研发体系、供应链管理和全球化运营经验完整移植到新公司,仅用两年便完成从产品量产到市场突破的跨越。

数据安全成为另一道监管红线。思格新能源开发的"mySigen"APP已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收集大量用户用电数据。在数据主权日益敏感的当下,证监会要求公司明确数据存储位置、使用范围及第三方共享情况。这触及到新能源企业全球化运营的普遍痛点——如何在合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挖掘,成为思格必须解答的命题。

面对监管压力,思格新能源选择用资本杠杆加速冲刺。公司估值在19个月内暴涨40倍至40.7亿元,高瓴创投、钟鼎资本等顶级机构纷纷入局。但这份资本盛宴附带着严苛条件:若递表后18个月内无法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赎回。为稳定团队,许映童实施大规模股权激励,2025年前四个月仅其与张先淼的股份支付费用就达1.6亿元。这种"金手铐"策略能否绑定核心团队,仍需时间检验。

许映童的职业生涯堪称传奇。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加入华为,他先后在无线产品线、智能光伏业务、昇腾计算业务担任要职,是华为内部少有的兼具技术深度与商业敏感度的复合型人才。2022年,47岁的他选择重新出发,带着"复制华为成功基因"的野心创立思格新能源。如今,这位"华为少帅"正站在人生新的十字路口——他需要向资本市场证明,思格新能源的成功不是简单复制华为模式,而是源于真正的技术创新与独立运营能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