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研发的首批“月壤砖”在完成为期一年的太空舱外暴露实验后,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这批编号为R5的样品单元经专家确认状态良好,标志着我国在月球原位建造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11月15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将74块总重约1000克的“月壤砖”送入中国空间站。这些由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制的样品被安置在舱外暴露实验装置中,每块重量仅十余克,将分阶段接受1年、2年和3年的太空环境考验。此次返回的样品完成了首个年度的暴露实验,后续两年样品将按计划陆续取回。
“月球基地建设需要就地取材,直接利用月壤资源。”丁烈云教授介绍,团队开发的月面太阳能烧结技术,可将月壤在月球表面直接烧制成不同规格的砖块,再通过机器人像拼装积木一样构建科考设施。这种建造方式既解决了月球运输难题,又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
返回地面的“月壤砖”将立即开展天地对比研究。科研人员将重点分析太空环境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比地球实验室数据,建立“月壤砖”在月面长期服役的性能预测模型。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未来月球基地的原位建造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技术迈向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