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蚂蚁8个月打磨的“灵光”上线即爆火,3天下载量破50万究竟有多好用?

   时间:2025-11-22 00:30:2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蚂蚁集团近日推出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上线首日下载量突破20万,两天半内累计下载量超50万,第三天便跃居App Store总榜第七、免费工具榜首位。这款产品的市场表现远超团队预期,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其研发背景与DeepSeek的爆火密切相关——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的崛起让蚂蚁集团内部重新审视AI战略,最终在3月正式立项,成立独立AGI组织“Inclusion AI”,加速推进灵光项目。

蚂蚁集团CTO何征宇透露,灵光的命名颇具趣味。团队原计划沿用“灵”字辈传统,取名“灵泛”(湖南方言中意为机灵),但考虑到普及性,最终折中选定“灵光”。他坦言,DeepSeek的成功让团队既兴奋又紧迫,甚至感到一丝羞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方仍能达到世界前沿水平,蚂蚁没有理由退缩。事实上,蚂蚁首款开源模型Ling-Plus与DeepSeekV2几乎同时启动,性能相近,但因计算资源分配问题稍显滞后。

与传统AI助手以文本交互为主不同,灵光从立项之初便瞄准全模态输出,首批上线“灵光对话”“灵光闪应用”“灵光开眼”三大功能,支持3D、音视频、图表、动画等多样化内容生成。例如,用户询问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中的风狸兽时,灵光不仅提供文字解释,还能绘制动态图片;在旅游场景中,通过AGI相机技术,用户对准建筑即可实时获取讲解信息,甚至生成相关图文或视频。

其中,“闪应用”功能成为最大亮点。用户无需编程基础,仅需通过对话输入需求,灵光便可在1分钟内生成可交互的AI应用。测试中,记者要求制作一款记账工具,灵光不仅自动分类支出,还提供图表分析,并支持后续编辑添加类目。更复杂的需求如制定减肥计划,灵光也能根据用户目标生成记录应用,动态调整训练方案。这一功能彻底降低了开发门槛,被视为AI coding能力在移动端的首次落地。

用户热情远超预期。数据显示,部分用户在单个会话中修改应用达6次,甚至有用户连续使用2小时优化产品。11月20日晚,因访问量激增,“闪应用”功能一度宕机,灵光官方微博幽默回应:“今天又没顶住,我就不信我还能天天跌倒不成?你们等着,我很快回来。”灵光项目负责人蔡伟指出,该功能的动态交互性对代码生成和多智能体协调能力提出极高要求,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6至18个月内编码能力将持续提升。

蚂蚁集团布局灵光的背后,是其“用前沿技术打造普惠产品”的长期战略。何征宇强调,从二维码到AGI,蚂蚁始终致力于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尽管旗下已有AQ、蚂小财等C端AI应用,但灵光的推出标志着团队在不同方向的探索。他比喻道:“就像支付宝、余额宝、网商银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角色,AGI时代也需要新的标杆产品。”目前,灵光已集成千问等开源模型,但主对话仍依赖蚂蚁自研的百灵大模型,其技术积累源于Inclusion AI部门对基础模型、搜索能力及AI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

在国内C端AI应用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灵光的爆发式增长能否持续仍需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蚂蚁集团正以灵光为支点,试图在AGI时代撬动更广泛的用户场景。这场探索,或许才刚刚开始。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