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曼德拉山,是一座天然的“艺术宝库”。在18平方公里的山间,4234幅形态各异的岩画散布其间,记录着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长达6000多年的历史。这些岩画不仅是古人生活的缩影,更见证了多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历程。

阿拉善右旗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范永龙介绍,曼德拉山岩画的内容极为丰富,既有狩猎、放牧、战争等生活场景,也有动物、星辰、建筑等元素。作画者包括原始氏族部落,以及匈奴、突厥、党项等游牧民族。这些岩画不仅还原了古人的生活方式,更展现了各民族频繁交往、相互融合的历史脉络。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阿拉善右旗文物部门采取了“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每月,文物工作者都会徒步上山,对岩画进行细致巡查。他们使用相机和GPS定位仪记录岩画的现状,并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并修复因日晒、风雨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害。范永龙表示:“每一幅岩画都是不可再生的艺术瑰宝,我们必须尽全力守护它们。”
在曼德拉山岩画保护区,科技手段的应用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针对岩画分布分散、保护范围大的特点,当地引入了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和大数据比对等技术。走进开放参观区域,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摄像头和小喇叭组成的智慧安防系统。文物保护员魏治军说:“过去巡逻主要靠人力,现在通过电子巡查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控游客行为,并通过远程语音设备提醒不文明现象。”

当地还完成了全部4234幅岩画的三维数据采集,建立了照片档案和电子数据库。这一举措不仅保留了岩画的多种形态数据,也为濒危岩画的科学保存提供了可能。目前,基于这些数据搭建的数字化展示平台正在调试阶段,预计明年正式上线。届时,观众只需轻点屏幕,就能“穿越”到岩画描绘的世界中,近距离感受历史的魅力。
范永龙说:“如今,天上有无人机巡航,地面有巡查人员和智慧安防系统,还有数字化技术助力。我们将继续汇聚多方力量,共同守护曼德拉山岩画,让这些穿越时空的艺术瑰宝永远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