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迎来了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第30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成为国内首个达成这一成就的乘用车企业。然而,在行业瞩目的时刻,这家企业并未沉浸于庆典氛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仪式现场,总经理陈彬宣布了“两高一新”总体目标、“五大领先”具体方向及十大核心任务,为下一阶段发展锚定坐标。

作为一汽-大众的核心支柱,大众品牌的发展轨迹深刻影响着企业整体战略。面对市场变革,该品牌以“油电混共进全智”为策略,构建起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双轮驱动的格局:燃油车领域通过持续优化德系工艺巩固基本盘,新能源车领域则加速布局多元化动力矩阵。这种“稳守根基、开拓新域”的打法,既延续了品牌传统优势,又为市场转型预留了充足空间。
在燃油车市场,大众品牌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速腾、宝来两款车型累计销量分别突破430万辆和370万辆,成为A级车市场的标杆;迈腾以270万辆的销量稳居B级车市场前列;高尔夫则凭借180万辆的成绩,持续领跑运动型两厢车细分领域。SUV阵营中,探岳家族上市后迅速突破百万销量,印证了品牌在多赛道同步发力的战略成效。
服务体系的升级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粘性。通过推出“大众老友记”客户品牌,企业将服务从产品维度延伸至情感层面,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用户生态。技术层面,MQB平台、TSI+DSG黄金动力组合等核心配置的普及,配合IQ.Pilot辅助驾驶、端到端NOA等智能化功能的迭代,让燃油车在保持机械素质优势的同时,智能体验持续向新能源车型看齐。

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同样彰显战略定力。根据规划,2026年起品牌将密集投放10款全新车型,涵盖纯电、PHEV、增程式及燃油车四大动力类型。这种“多线并举”的产品策略,既分散了技术路线风险,又通过CMP平台、CEA电子架构等底层技术储备,确保了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成熟度。数据显示,中国用户购车决策中,“质量可靠性”连续三年位居前三,而大众品牌燃油车型在2025年CACSI测评中包揽多个细分市场满意度冠军,这种品质基因正通过技术迁移向新能源产品渗透。
市场反馈印证了战略方向的正确性。一位拥有14年车龄的大众车主表示:“车辆皮实耐用的特性让我对品牌充满信心。”这种来自用户的真实评价,与企业在产品、服务层面的创新形成闭环。当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一汽-大众用3000万辆的积累证明:坚守品质初心与主动拥抱变革,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