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再掀波澜,一批被市场称为“烂尾车”的极越品牌电动车,近期被二手车商批量收购。据业内人士透露,某二手车商一次性购入752辆极越汽车,首日便售出40辆,这一动作迅速引发行业热议。

极越汽车由百度与吉利联合打造,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2023年底首款车型极越01上市时,凭借智能座舱、高配置等卖点吸引了不少关注。然而,面对比亚迪、特斯拉、蔚小理等头部品牌的激烈竞争,极越的市场表现却远不及预期。产品定位模糊、营销策略失效、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导致大量库存积压,经销商压力剧增。
有消费者在评论区直言:“十五万预算可以买新海狮06中配,还带三电终身质保,买这种烂尾车图什么?”这一观点反映了市场对极越品牌的质疑。事实上,新能源赛道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品牌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对智能化、续航、服务等指标的要求愈发严苛。极越的困境,折射出新品牌在市场突围中的普遍挑战。
对比成功案例,比亚迪凭借技术积累和渠道优势稳居销量榜首,小米SU7则通过高热度营销快速打开市场。而极越的高端定位未能精准触达目标用户,营销策略也缺乏与消费者的有效互动,最终导致品牌认知度低迷。此次二手车商的批量收购,虽被视为“物尽其用”,但也暴露出新品牌在售后保障、保值率等方面的致命短板。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极越二手车需格外谨慎。尽管价格诱人,但质保缺失、售后断供、维修成本高昂等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家庭用户和通勤族,更应优先考虑品牌口碑稳定、服务网络完善的车型,如海豹、海狮、Model Y或问界系列。至于二手车商首日40辆的销量数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存在炒作成分,长期销售前景仍存疑。

极越的案例,既是车市寒冬的缩影,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新品牌仅靠技术或资本背书远不够,精准定位、差异化营销和完善的用户服务,才是生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