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形机器人从“表演型”向“实用型”加速转型,六维力传感器作为其核心感知元件,正迎来市场爆发期。在这场技术竞赛中,柯力传感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突破,构建起覆盖机器人本体到关键传感元器件的完整能力体系,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新范式。
财务数据显示,柯力传感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17.72%;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增幅达33.29%。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3.96亿元,净利润0.81亿元,延续稳健增长态势。公司毛利率提升至44.12%,较上年同期增加0.8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达9.37%,显示盈利能力持续优化。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增并表子公司及机器人业务放量,特别是六维力传感器已向超过50家企业送样测试,近千套产品完成交付,部分客户进入小批量采购阶段。
作为国内应变式传感器龙头,柯力传感深耕力学传感领域15年,市场占有率连续保持首位。公司当前产品矩阵覆盖力学、温度、湿度等20余类物理量传感器,形成“感知+算法+云平台”的全栈技术能力。针对人形机器人赛道,公司已完成手腕、脚腕、工业臂等末端执行器的传感器系列开发,其六维力传感器线性精度达0.1%FS,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为特斯拉Optimus Gen 2、优必选Walker等主流机型提供关键部件支持。
技术突破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掌握结构解耦、算法解耦等核心专利,新投产的自动化标定设备使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一致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在推进的MEMS硅基传感器研发项目,将推动产品向微型化、高频响方向升级,满足机器人精密操作需求。据中金公司预测,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渗透率有望突破30%,2025年全球出货量或达1.8万台,市场规模超30亿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柯力传感通过战略投资构建生态壁垒。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对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他山科技触觉传感器、北微传感IMU等企业的投资,形成从本体设计到多模态感知的完整解决方案。这种“传感器+物联网”的协同模式,使其在定制化开发、响应速度和平台化研发方面建立差异化优势。目前公司样品客户测试合格率达100%,自动化产线已具备大规模交付能力。
行业格局方面,东华测试、安培龙等十余家上市公司加速布局,蓝点触控等新兴企业凭借出货量优势占据细分市场。数据显示,国产六维力传感器价格集中在1万-5万元区间,仅为进口产品的半价,但生产工艺复杂导致总销量仍处低位。柯力传感通过全产业链整合和规模化生产,有望在成本控制上取得突破。公司董事叶方之表示,将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能,当前重点推进MEMS传感器量产和嵌入式力控算法集成。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行业尚未进入价格战阶段,核心厂商仍保持较强议价能力。分析人士指出,具备研发实力和快速交付能力的企业将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动,柯力传感通过技术积累和生态布局,已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浪潮做好准备。随着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六维力传感器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而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