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海江集团:以智能科技筑牢能源安全防线 守护生命与未来

   时间:2025-11-25 01:07:0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广东惠州的一处大型石化拆解现场,一架无人机正在空中盘旋,实时采集环境数据;与此同时,一只智能机器狗灵活穿梭于复杂地形,通过扫描迅速锁定残留危化品位置。这场高效作业的背后,是海江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海江集团”)自主研发的远程智能装备体系。通过“智慧大脑”统筹调度,原本需要50人的作业团队精简至30人,工期缩短三分之一,为高风险工业拆解领域树立了安全新标杆。

传统工业拆解长期面临“高危、低效”的双重困境。以拆除120米高的火炬塔为例,过去需要10名工人高空作业20天,每个环节都如履薄冰。海江集团董事长刘海江回忆道:“动火作业时,安全绳就是生命线,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灾难。”这种依赖人力的作业模式,在2014年集团创立时仍是行业主流。毕业于石油工程专业的刘海江,从创业之初就确立了“用技术重构安全标准”的核心目标。

突破始于2017年。集团投入近千万元成立技术研发中心,试图通过机械重组开发智能操作系统。然而,首次尝试便遭遇技术瓶颈——远程操控存在3秒延时,在精密拆解中足以引发严重事故。研发团队联合通信企业与科研院所,经过上百次算法迭代,成功开发出环境采集、操作分析、通信测试等核心模块。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后,团队立即将通信模块升级为5G,将操控延时压缩至0.1-0.2秒,实现“指哪打哪”的精准控制。配合AR+AI实景指挥平台,这套系统已在全国上百个项目中应用,累计减少高危作业人员超万人次。

技术积累在应急救援领域迸发出更大价值。2021年,集团成立专业应急救援队,将智能装备应用于灾害现场。2022年某化工厂爆燃事故中,搭载红外热成像的侦察机器人穿越毒烟区,快速定位泄漏点;AR指挥平台为救援人员规划安全路径,最终实现“零伤亡”。刘海江抚摸着机器人外壳上的灼痕感慨:“这些设备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每个救援者都能平安回家。”目前,集团已在北京、上海、惠州、沧州建成四大智能指挥中心,形成多级联动应急体系。

面向未来,海江集团规划了更宏大的数字安全网络。未来三年将投入5000万元研发新一代智能环保装备,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化应急响应系统。集团坚持每年将营收的10%用于研发,与高校共建“产学研用”平台,形成独特创新生态。在“一中心三基地”战略下,沧州基地专注炼化装置拆解技术升级,上海中心研发化工园区数字孪生系统,惠州实验室攻关海洋平台应急装备。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社会责任承诺:到2030年,免费救援服务将覆盖全国80%危化品重点区域,确保任何突发险情能在30分钟内调动最近装备集群。这种布局已超越商业范畴,展现出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姿态。目前,集团已获得50余项发明专利,参与制定《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工作技术指南》,从标准追随者跃升为制定者。

从智能拆解到生命守护,海江集团的实践印证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技术创新不仅要提升效率,更要创造社会价值。那些逐渐缩短的加班时长、更多平安归来的救援者,正是“科技向善”最生动的注脚。在工业安全领域,这家企业正以自主创新为笔,书写着智慧防护的新篇章。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