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8时左右,华北多地居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夜空奇观:一个明亮且不断变化的光团悬浮在偏西方天空,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及内蒙古等地均有观测报告。社交平台上迅速流传的拍摄视频引发广泛讨论,有人猜测是“外星访客”,也有人联想到新型科技装备。经调查,这一现象实为人类航天活动的产物——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末级在轨道上释放剩余燃料时形成的“火箭云”。
根据航天技术专家分析,猎鹰9号作为两级可重复使用火箭,在完成卫星部署任务后,其末级会短暂滞留太空。为避免剩余推进剂因压力变化引发爆炸并产生太空垃圾,航天领域普遍采用“钝化处理”技术,其中关键步骤即主动释放燃料。11月23日晚,华北地区观测到的光团正是燃料在真空环境中迅速膨胀形成的气态云团,经高空阳光反射后呈现的视觉效果。由于当时地面已入夜,而火箭末级所处轨道高度仍被太阳照射,这种“天地光影差”使得云团显得格外明亮,加之大气稀薄无法传播声音,进一步增添了神秘感。
此类现象并非首次出现。2024年1月14日傍晚,北京、河北、山西等地曾观测到高度相似的“不明光团”,目击者描述其呈等腰三角形排列,最终如雾般散开。事后调查证实,该现象同样由猎鹰9号火箭引发——北京时间16时59分,SpaceX从美国加州发射的猎鹰9号搭载“星链”卫星升空,53分钟后二级火箭二次开机并释放燃料,其轨迹恰好覆盖华北上空。两次事件的原理与视觉效果完全一致,均发生在傍晚时段,光团从点状光源逐渐膨胀为弥散光晕,最终因进入地球阴影而消失,影响范围均以华北为核心,覆盖直径约2000公里的圆形区域。
猎鹰9号火箭主要用于发射“星链”卫星,该卫星群多部署在330-550公里低轨,其发射轨迹常经过中纬度地区。华北作为人口密集的中纬度区域,自然成为“高频目击带”。专家指出,除猎鹰9号外,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在发射后也会产生类似现象。例如,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曾因一级火箭余迹形成“蜿蜒光带”引发关注,我国火箭也曾在美国上空进行钝化释放推进剂操作,被当地民众误认为“不明飞行物”。
从太空环保角度看,猎鹰9号的燃料释放行为本质是航天大国对“太空垃圾治理”的技术实践。2024年8月,SpaceX曾因猎鹰9号末级在高轨解体产生碎片引发争议,而此次主动释放燃料的钝化处理,正是为了降低火箭末级“自爆”风险。不过,这一过程需平衡技术成本与环保效果。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钝化处理虽能减少碎片,但高轨火箭末级仍需数十年才能自然降轨,长期威胁仍存。对比我国长征6A火箭的“排空燃料+放电”钝化策略,其因高轨任务燃料消耗大,也曾出现多次末级解体,说明中美在处理高轨火箭环保问题时均面临挑战。
11月23日的华北夜空“奇观”,最终以“猎鹰9号末级燃料释放”的科学结论平息猜测。随着“星链”计划、我国“千帆星座”等低轨卫星星座的加速部署,未来类似“火箭云”现象或将更频繁出现。当公众再次抬头望见夜空中的奇异光团时,或许能减少对“外星文明”的遐想,转而关注人类探索太空的足迹——那些悬浮的光晕,既是航天技术进步的见证,也是人类与宇宙对话的独特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