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储能市场的爆发为过剩产能开辟了新路径。作为光伏组件领域的领军企业,隆基绿能近日宣布通过收购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正式进军电化学储能领域。这一战略调整标志着企业从长期布局的氢能赛道向更具现实增长潜力的储能市场转向。
根据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披露的经营者集中案件公示信息,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确认了此次收购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以单晶硅片技术起家的企业此前对电化学储能态度谨慎,其战略重心长期聚焦于氢能产业。2021年成立的隆基氢能子公司,曾承载着企业开拓清洁能源新赛道的雄心,但四年来的市场表现显示,氢能商业化进程远低于预期。
行业数据显示,全球储能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摩根大通预测,2026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770GWh,较当前水平增长30%。这种爆发式需求直接推升了上游原材料预期,该机构将锂市场供需预测从过剩修正为短缺,并将2026年锂价预期上调至9万元/吨,较此前预测涨幅近30%。碳酸锂期货价格近期突破10万元/吨关口,印证了市场供需关系的根本性转变。
资本市场对隆基绿能的战略转向反应积极。公司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近20%,其中六月下旬以来最大涨幅超过60%。控股股东李振国夫妇持股市值达273亿元,董事长钟宝申更是在11月完成1.01亿元的股份增持计划。这些资本动作与企业战略调整形成共振,凸显管理层对新能源赛道重构的信心。
氢能业务的现实困境是促使战略调整的关键因素。尽管隆基氢能通过国际合作构建了产业生态,包括入股挪威HydrogenPro公司、与三菱重工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但商业化进程仍显滞后。内部人士透露,当前氢能设备出货量有限,示范项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电解槽价格近两年腰斩更压缩了利润空间。2024年上半年,氢能所属的"其他业务"仅贡献2.95%的营收,难以支撑企业穿越行业下行周期。
电化学储能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竞争格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62.13GW,2025年前三季度储能电芯出货量已超2024年全年30%。但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早已成为巨头竞技场:宁德时代以36.5%的全球市占率领跑,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营收占比突破40%,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光伏企业也设定了激进的出货目标。价格战硝烟弥漫,锂电储能系统价格两年间下跌近八成,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
隆基绿能选择的收购标的颇具战略价值。精控能源在储能系统领域积累深厚,2024年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用户侧市场跻身前十。公司具备31GWh的产能规模,产品并网量超12GWh,其动力电源、智慧储能、氢燃料电池三大业务板块与隆基现有布局形成互补。这种通过并购快速切入核心赛道的方式,有望帮助隆基规避价格战陷阱,在储能市场占据有利位置。
锂电行业的回暖迹象为光伏企业转型提供了有利环境。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上游企业股价表现强劲,反映出市场对储能产业链的信心修复。随着AI技术发展带来的电力需求激增,储能市场的长期价值进一步凸显。对于正处于周期底部的光伏行业而言,储能赛道的突破或将成为打开新增长空间的关键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