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98年清华辍学博士的机器人创业路:从“活下去”到月融近5亿

   时间:2025-11-28 12:23:3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新动态,北京松延动力宣布完成近2亿元Pre-B+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允泰资本、厚为资本跟投。这笔资金将用于技术创新、拓展高价值应用场景合作以及打通从研发到量产交付的链路。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成立仅两年多的企业,在一个月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总金额近5亿元,年内累计融资达五轮,成为资本密集关注的焦点。

松延动力的快速崛起,与其差异化战略密不可分。在行业普遍聚焦B端科研、工业场景时,公司另辟蹊径,以教育市场为突破口,推出定价9998元的高性能人形机器人“Bumi小布米”。这款产品不仅面向科技爱好者,更瞄准7-13岁青少年编程教育市场,通过与“编程猫”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人形机器人编程教育实验室”,试图构建从研发到消费端的完整生态。

创始人姜哲源的创业路径颇具代表性。这位25岁从清华博士辍学的创业者,坦言自己曾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过去认为只要产品足够好,市场自然会买单。”他反思道。这种认知转变源于多次碰壁:公司成立初期,他带着技术方案拜访投资机构,却因缺乏商业经验屡遭拒绝。“最困难时,公司处于‘活人微死’状态,能活下来就是胜利。”姜哲源回忆。

突破发生在认知升级后。姜哲源意识到,技术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需要桥梁。他开始研究市场连接策略,包括品牌建设、场景化营销等。这种转变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公司推出的万元级机器人,通过京东平台销售,已实现数千台出货量。姜哲源透露,目前营销投入产出比极高,预计年出货量有望跻行业前列。

在技术路径上,松延动力选择“极致性价比”路线。姜哲源运用父亲教授的“极限假设法”,将价格轴拉到极致:“如果人形机器人价格降至万元以内,即使功能尚未完善,也能率先进入家庭场景。”这种思路与行业普遍的“高端科研定位”形成鲜明对比。为降低成本,公司从设计源头优化,采用复合材料替代金属,推动供应链垂直整合,最终实现盈利性定价。

对于行业竞争,姜哲源保持清醒认知。他坦言,宇树等企业在科研场景已建立优势,但消费级市场仍是蓝海。“创新者的窘境”理论被他反复提及:“当企业在现有赛道占据优势时,往往缺乏动力转向新领域。”他以洗发水行业为例,说明头部企业因担心冲击现有产品线,错失无硅油洗发水机遇的故事。

这种差异化战略已显现成效。松延动力不仅避开科研场景的激烈竞争,更通过教育市场培养潜在消费群体。姜哲源透露,公司正在开发更多消费级功能,如语音交互、家庭服务等。但他同时强调,技术积累仍是核心:“我们在运动控制和本体设计上,仍处于行业头部。”

管理层面,这位年轻创业者正在经历蜕变。公司高管团队年龄普遍大于他,他自称“喊大部分人‘哥’‘姐’”。书架上《学会说话》《影响力》等书籍,记录着他从技术专家向企业管理者的转型。姜哲源给自己打分“不及格”:“合格的标准是离开两周公司仍能正常运转,目前还差得远。”

当被问及创业初衷,姜哲源的回答超出技术范畴。他提到童年经历:父母均为高校教师,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前,他常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骑粉色自行车。“那时就想着要让家里有钱。”这种朴素愿望,最终演变为对商业价值的追求。“机器人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工程问题,需要企业形态推动落地。”他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