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的高端车型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争议。不少已经预订该车型的车主对小米汽车提出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表示质疑,认为存在虚假宣传,纷纷要求无损退订,维护自身权益。
据了解,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是众多车主选择该车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为此支付了额外的费用,并等待了约两个月的交付期。然而,车主们发现,实际交付的车辆中,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功能与小米汽车之前的宣传大相径庭,更多的是装饰性作用。
针对消费者的质疑,小米汽车于5月7日晚间发表声明并致歉。声明中,小米汽车表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造型需求的同时,确实提供了一定的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认为小米汽车在宣传时夸大了该部件的功能,误导了消费者。
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也在其个人社交平台发声,称过去一个多月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这一表态似乎暗示了小米汽车近期所承受的巨大舆论压力。
回溯小米汽车的宣传历程,早在今年2月,小米汽车官方就曾表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完全复刻了SU7 Ultra原型车,并采用了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雷军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了该部件的内部结构改动和性能提升。这些宣传信息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为之买单。
然而,当消费者实际收到车辆后,却发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功能与宣传不符。对此,小米汽车提出了补偿方案,包括为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以及为已提车用户赠送2万积分。但消费者普遍认为这一方案缺乏诚意,改配需要重新排队等待,且积分补偿与选装价格相差甚远。
一位SU7 Ultra准车主表示,他在订车时综合了小米汽车的所有宣传信息,最终决定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然而,等待数月后却发现该部件几乎只是一个装饰件,这让他感到非常失望。他认为小米汽车存在明显的误导消费者和虚假宣传行为,应该被严厉谴责。
小米SU7 Ultra自今年2月发布以来,凭借其高性能和独特设计,锁单量已突破1万辆,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然而,此次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事件无疑给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表现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新兴车企纷纷推出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车型。然而,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同时,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成为了摆在这些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此次事件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未来,小米汽车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宣传的真实性,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同时,消费者在选择汽车产品时,也需要更加理性,不盲目相信车企的宣传,而是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产品的真实性能和质量。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国内车企宣传真实性的关注和讨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车企在宣传时应该更加客观、真实,避免夸大其词和误导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小米汽车仍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协商,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然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此次事件都将对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表现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