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毫米波雷达:汽车安全的智慧之眼,守护每一段旅程

   时间:2025-05-13 10:03:4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辅助驾驶技术已不再局限于高端车型,越来越多的中等乃至经济型汽车也开始广泛搭载这一先进技术,技术平权理念深入人心。为了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驾乘体验,电子系统成为了支撑这一变革的重要基石,而传感器则是连接车辆与外部环境的桥梁。

在汽车辅助驾驶安全领域,各类传感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毫米波雷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逐步崭露头角。毫米波雷达与图像传感器相辅相成,能够精准感知外部环境信息,广泛应用于前向雷达、角雷达以及成像雷达等多个领域。通过与摄像头的数据融合,毫米波雷达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感知数据,为驾驶安全保驾护航。

毫米波雷达不仅适用于车辆外部环境感知,还能够对车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进一步提升驾乘安全性。例如,在车内儿童检测、乘员检测与定位、以及入侵者检测等场景中,毫米波雷达凭借其高精度和可靠性,确保了更高的安全性能。毫米波雷达还具备穿透非金属物体的能力,不受恶劣天气和光线影响,能够准确感知活体指标,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在以往,雷达系统往往需要多个分立芯片构成,体积庞大且功耗较高。然而,随着RF-CMOS工艺的应用,毫米波雷达芯片供应商开始将射频收发单元、模拟数字信号链以及数字处理部分整合在一起,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德州仪器等领先供应商更是将所有雷达子系统集成到单芯片中,实现了系统尺寸的显著缩小和成本的降低,为雷达系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儿童遗忘提醒功能(CPD)成为了舱内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据统计,自1990年至2023年,美国已有约1083名儿童因被遗忘在车内而中暑死亡。为了预防此类悲剧再次发生,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对CPD技术的重视。欧盟已将CPD技术列为“E-NCAP 2025”的标准配置之一,要求所有新车辆必须配备该技术才能获得最高安全评分。同时,美国的热车法案也有望于2025年通过,中国也在2024年的C-NCAP评价体系中首次纳入了CPD。

在CPD技术的实现过程中,毫米波雷达凭借其精细可靠的探测能力、良好的隐私保护以及灵活的部署方式,展现出了显著优势。与摄像头、UWB等技术相比,毫米波雷达在成本上更具竞争力,成为众多汽车厂商的首选方案。德州仪器推出的AWRL6844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通过集成边缘AI算法,实现了占用检测、车内儿童检测和入侵检测等多项功能,为驾乘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WRL6844集成了四个发送器和四个接收器,组成了16个虚拟通道,提供了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同时,该传感器还配备了强大的多核异构处理器,包括Arm R5F内核、硬件加速器以及C66x DSP等,能够运行标准的检测分类算法和AI算法,实现快速且准确的新功能部署。例如,在儿童遗忘提醒方面,AWRL6844采用混合处理方法,结合传统雷达处理技术和本地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对成人和儿童的准确分类,分类准确率超过90%。

除了强大的功能外,AWRL6844还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功能安全方面,该传感器达到了ASIL-B安规要求;在信息安全方面,它配备了可编程嵌入式硬件安全模块,支持安全认证和加密启动,以及各种秘钥算法及加密硬件加速器,满足了ISO21434网络安全认证标准。

德州仪器的毫米波雷达产品系列涵盖了从高性能雷达前端到超高分辨率、低功耗小型单芯片雷达的所有产品。无论是舱外的停车辅助、角雷达、前向以及4D成像雷达,还是舱内或近场应用的包括入侵者检测、儿童遗忘提醒、安全带提醒等,德州仪器都提供了经过专门优化的产品方案。

德州仪器还创新地开发了AoP和LoP两种天线技术,进一步节省了天线的开发成本、尺寸以及功耗。AoP技术将天线组件直接集成到封装基板上,而LoP技术则通过减少射频转换次数和提高SNR,实现了更高效的信号传输。

随着汽车市场对安全配置需求的不断增加,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正朝着更高集成度、更小尺寸、更低功耗以及更具性价比的方向发展。德州仪器等领先供应商的不断创新,将为驾乘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