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科技浪潮中,一家新兴企业正悄然崛起。据“暗涌Waves”独家消息,光帆科技——由小米早期核心成员、第89号员工董红光离职后创立,已在短短三个月内闪电完成两轮融资,总额高达1.3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飙升至5亿元以上。
光帆科技的融资阵容星光熠熠,汇集了可穿戴领域的顶尖力量。柏睿资本、韶音、歌尔旗下的同歌创投、兆易创新创始人朱一明掌控的清辉投资及零以创投等重量级投资方纷纷入局。这些企业覆盖了可穿戴设备的终端硬件、ODM服务及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使光帆科技成为新一代AI native公司中,将产业资源融合得最为出色的佼佼者之一。鼎晖投资、阿尔法公社、清华系英诺天使及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等头部财务基金也位列其股东名单。
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人工智能助理成为现实,人机交互方式正从传统的GUI交互向AI多模态交互转变。光帆科技正抓住这一机遇,致力于在AI硬件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内,打造面向下一代人机交互的AI可穿戴硬件及通用AI Agent。他们认为,未来五年内,可穿戴AI硬件将从“专用功能”迈向“通用智能”,但现有的软件体系难以支撑多模态交互和AI时代的动态资源调度需求。
全球AI硬件市场正处于探索的热烈阶段,然而,现状是大量传统硬件尚未融入AI功能,而现有AI硬件则普遍面临软件体验不佳、功能单一且使用频率低的问题。光帆科技的投资方阵容揭示了其产业背景的深厚,韶音作为骨传导及开放式耳机市场的领头羊,歌尔作为可穿戴ODM领域的佼佼者,兆易创新作为存储/存算一体芯片行业的龙头,均能为光帆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和入口资源。宁德时代作为上游核心零部件巨头,也将从关键器件、产业资源、上下游生态及资本市场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董红光自身的丰富履历,无疑是光帆科技在资本市场上拥有强大号召力的关键。作为小米集团的初创成员,他在小米工作的14年间,从OS研发负责人起步,参与打造了MIUI,随后作为业务负责人,成功孵化了快应用生态,并主导了小米自研手机及汽车OS等核心OS及应用生态业务。他是国内少有的具备从0到1自研通用OS经验并成功操盘的人才。
光帆科技的创始团队同样不容小觑,这是一支典型的“高P团队”,汇集了来自小米、华为、字节、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的资深专家,他们在人工智能软硬件及应用开发领域拥有深厚底蕴。近年来,高管创业蔚然成风,据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3位前大厂高管选择创业,其中11位的创业方向聚焦于AI硬件或AIGC领域。这些高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BAT背景,来自小米、理想等新一代大厂,甚至AI领域顶尖企业的高管也备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这一景象让人不禁回想起移动互联网时代早期的创业热潮。
当前的AI硬件创业领域三足鼎立,既有专注于昂贵具身智能的公司,也有通过收购成熟硬件团队来布局自有可穿戴入口的大厂,还有依赖敏捷创新快速占领细分市场的初创企业。光帆科技凭借其融资速度、资源积累及团队背景,已具备成为“明星项目”的潜质。然而,AI硬件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光帆科技能否在AI时代脱颖而出,还需看其产品落地速度和生态构建能力。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由技术壁垒和产业资源共同推动的冒险,已让光帆科技以挑战者的姿态稳稳坐在了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