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汽车市场中,消费者的购车预算与实际所能购得的车型之间,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以2022年为例,手持6万元预算的消费者,仅能选择指导价为6.28万元的宏光MINI EV GAMEBOY。然而,时光流转至2025年,同样的预算却能轻松提走一辆仅上市3个月的秦PLUS DM-i智驾版,这一转变无疑令人咋舌。
这一切的背后,是车企们在“618”等关键节点的激进策略。5月23日,比亚迪王朝网与海洋网携手,对旗下22款智驾版车型进行大幅度降价,补贴力度最高达到了惊人的5.3万元。紧随其后,5月26日,吉利银河系列也推出了最高1.8万元的现金补贴,近乎八折的优惠力度,让市场为之震动。
尽管在2024年下半年,不少车企曾表示价格战的空间已经有限,甚至“降无可降”。然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以及技术的快速迭代,新能源车企之间的价格战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进入2025年5月,国内汽车市场更是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降价浪潮,与4月份相比,降价车型的数量显著增加。
在这场价格战中,比亚迪无疑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5月23日,比亚迪针对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的22款车型,启动了新一轮的限时补贴和“一口价”活动,降价幅度之大,令人咋舌。其中,秦PLUS DM-i智驾版在综合补贴后的价格仅为6.38万元,裸车价格已经逼近小型车的价格区间。而B级车比亚迪海豹07 DM-i智驾版的限时一口价更是低至10.28万元,价格下探至A级车水平。
比亚迪的大幅度降价,迅速引发了其他车企的跟进。吉利汽车,这位希望冲击百万年销量的行业巨头,也在5月26日宣布了其银河系列车型的限时补贴活动。吉利银河系列的多款车型,包括星愿、银河L6 EM-i、星舰7 EM-i等,均参与了此次活动,补贴后星愿车型的售价低至5.98万元起。
埃安、零跑等车企也相继推出了限时一口价和大幅度降价活动。埃安针对AION Y、第二代AION V等车型,最高降幅达到了3.5万元。而零跑汽车则更是推出了零跑C16增程200智享版和零跑C11增程200智享版的限时一口价,分别为11.18万元和10.38万元,如果再叠加置换或报废国补政策,零跑C11的入手价格甚至低至8.38万元,这对于一款中型SUV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价格战的核心区间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市场。这一阶段的消费者对价格极为敏感,一两千元的价差就可能成为他们选择其他品牌车型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车企们在这一区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技术迭代和原材料价格的降低,为车企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作为新能源汽车上最重要的部件,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2022年的60万元/吨暴跌至2025年的6万元/吨。以一辆搭载100度电池的电动车为例,仅碳酸锂成本单台就节省了近4万元,这为车企们提供了充足的降价空间。
比亚迪凭借其研发、制造的垂直整合优势,自研自产的刀片电池、IGBT芯片等核心部件实现了“零中间差价”,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而吉利则从品牌整合、研发采购整合等方面入手,提高了规模效益,降低了费用率。
对于消费者来说,车企之间的价格战无疑是一件好事。他们可以用更少的钱,购买到配置更高、空间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车型。然而,对于车企来说,激烈的价格战却让他们面临着盈利困难的挑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汽车产业的利润率仅为3.9%,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车企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而头部车企虽然能够依靠规模效应存活,但频繁的价格战也会对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和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