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新财报透露,雷军正悄然布局AI领域,作为汽车业务之后的又一战略重点。在5月27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小米宣布因加大对AI业务的投入,将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营分部更名为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经营分部,标志着AI正式成为与汽车并驾齐驱的核心板块。
这一变动并非偶然,而是小米过去一年中第二次业务架构调整的结果。去年第二季度,随着小米首款汽车SU7的大规模量产上市,小米已将其业务从原有的手机、IoT及生活、互联网服务和其他四大板块,重构为手机×AIoT分部及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两大核心。每次架构调整,都是雷军对小米资源的一次重新配置,此番AI的加入,预示着小米或将迎来AI领域的大动作。
财报中,小米罕见地明确表态将持续推动基座大语言模型的研究,这一信号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上得到了进一步强调。小米总裁卢伟冰直言,人工智能和芯片是小米的两个重要子战略,显示出小米对AI领域的决心。
事实上,小米对AI的投入并非一时兴起。早在去年,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就公开表示要追逐AGI(通用人工智能),并将理想汽车定位为一家AI公司。李想认为,自研基础大模型是电动车行业智能化下半场胜出的关键。小米如今通过紧密绑定AI与汽车业务,不仅意在打造竞争优势,而且拥有比理想更雄厚的资金支持。
财报数据显示,小米在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和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总收入达到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这一亮眼业绩为小米在AI领域的投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然而,尽管态度明确,小米在基础大模型研发策略上仍显保守。卢伟冰解释,小米当前选择做基座大模型,主要是为了服务自身业务。相比李想明确的AGI追求,小米的具体路径尚待揭秘,包括是否投入超大参数预训练、是否追求AGI等。
在此背景下,小米对AI的投入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之前的策略模糊到现在明确推动基础大模型研发,这一转变背后是小米内外部环境的积极变化。内部而言,首款汽车和自研旗舰芯片的量产工作稳步推进;外部来看,小米手机冲高取得阶段性成果,汽车业务站稳脚跟,股价长期低迷的状况也有所改善。
雷军对AI顶尖人才的争夺也体现了这一态度变化。据报道,雷军亲自挖来了“95后天才少女”罗福莉,后者成为小米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的领导。这一举动无疑为小米在AI领域的布局增添了重要力量。
雷军和李想一样,大力投入基础大模型研发的核心目的是提升业务竞争力。对于小米而言,AI不仅是对手机的深度改造,更是布局IoT产品、抢占AI风口的关键。从AI眼镜到人形机器人,小米在AI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随着汽车业务的打开局面,雷军或许也将重拾对机器人的重视,进一步拓展小米的AI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