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江,比亚迪最年轻品牌掌舵人,自2009年加入比亚迪以来,从基层销售岗位一步步晋升至集团高层,最终在2022年接掌腾势品牌,肩负起品牌复兴的重任。
腾势,这个诞生于2010年的品牌,起初由奔驰与比亚迪强强联手打造,承载着双方对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厚望。然而,从2014年首款车型问世至2022年品牌重启的八年间,腾势累计销量不足3万辆,奔驰也逐渐退出股东行列,腾势成为比亚迪全资子公司。
2022年5月,腾势迎来新生,首款车型D9以高端MPV姿态高调亮相,起售价突破30万元,顶配版更是高达66万元。短短三个月预售期,D9订单量即突破3万辆。今年6月,D9累计产量达到25万辆,成为新能源MPV领域的佼佼者。上海车展上,奔驰集团高层亲自体验腾势D9,一时间,“奔驰是否后悔放手”成为热议话题,腾势迎来高光时刻。
然而,腾势的复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D9市场表现抢眼,但随后推出的N7、Z9、N9等车型,在SUV、轿车、猎装车等细分市场均未能复制D9的成功。与理想、问界等高端新能源品牌相比,腾势仍有不小的差距。
赵长江的岗位调整被视为提升腾势销量与品牌形象的关键举措,但腾势面临的问题远非营销层面那么简单。从营销角度看,赵长江的几次回应确实引发争议,如腾势Z9的爆胎稳行技术未积极宣传,以及面对销量质疑时的“豪华品牌不追求大销量”言论,都未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品牌定位与产品同质化。腾势车型与比亚迪车型在核心技术、电池、智能系统等方面高度相似,导致消费者难以区分两者的差异。在消费者眼中,腾势更像是“精装修”的比亚迪,缺乏高端品牌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平台与技术共享本是大型车企的常态,但在电动化时代,如何划分技术等级成为难题。动力不再稀缺,续航调整又影响实用价值;智能化平权趋势下,想通过体验差异划分等级,既降低中低端品牌竞争力,又难以支撑高端品牌“面子”。腾势作为新兴高端品牌,尚未树立稳固形象,处境更为艰难。
因此,腾势亟需明确品牌定位,专注特定市场领域。借鉴D9的成功经验,腾势可以商务、家庭豪华舒适为核心方向,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注重“大车”市场,规避与比亚迪品牌的内部竞争。在设计方面,腾势应与比亚迪拉开距离,打造差异化设计语言。技术方面,虽然同集团技术共享正常,但腾势需要有自己的技术包装,塑造独特技术形象,有效隔离不同定位品牌。
在新能源转型和价格战激烈的背景下,腾势想要成为比亚迪旗下真正成功的高端品牌,还需在品牌定位、设计风格和技术内涵上下足功夫,才能赢得高端市场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