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节卡”),自2023年5月首次向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以来,经历了三次问询回复与两次招股书更新,最近一次更新涵盖了截至2024年的财务数据。这家专注于协作机器人的企业,在寻求资本市场认可的道路上持续努力。
节卡的财务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持续增长,分别达到2.81亿元、3.5亿元和4亿元。尽管2022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了573.57万元和622.8万元的净利润,但2023年却遭遇了2854.73万元的净亏损。节卡起初以自动化产线业务起家,后逐渐转型并聚焦于机器人整机业务,目前该业务贡献了超过九成的营收。节卡还涉足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的销售。
节卡的产品线中,协作机器人占据核心地位。这些机器人由机械臂和控制柜组成,机械臂负责执行动作,而控制柜则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学习与决策。节卡的协作机器人设计轻巧,部署灵活,无需围栏,适用于多种与人协作的生产和服务场景。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更加注重人机协同,适用于喷涂、码垛、包装等“人力可为”的任务。
节卡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从系统集成业务向协作机器人整机业务的转型。2016年,节卡开始研发轻量化工业机器人整机,2018年后,协作机器人整机业务成为其主要增长动力。在2022年至2024年间,机器人整机业务的营收占比从77.24%增长至93.63%,而系统集成业务的营收占比则相应下降。
在机器人整机业务中,Zu系列成为节卡的主力军,2024年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C系列和Pro系列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节卡还在人形机器人机械臂领域进行了布局,推出了K系列人形机械臂,并在2024年售出了348台。
从产品价格和销售数量来看,节卡的产品策略似乎更倾向于提供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Zu系列和C系列以其适中的价格和全面的性能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相比之下,价格更高的Pro系列销量较少。尽管如此,节卡在人形机械臂领域的探索仍然显示出其向高端市场扩展的意图。
尽管节卡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全球范围内,优傲和发那科等企业在协作机器人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而国内市场上,遨博、艾利特、越疆等竞争对手同样实力不俗。节卡在招股书中承认,与这些行业巨头相比,其经营规模尚存在差距。
在寻求上市的过程中,节卡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盈利质量和现金流健康是关键因素之一,尽管营收增长,但扣非净利润的持续亏损和应收账款的增加引发了关注。技术壁垒和量产能力也是决定节卡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节卡的核心零部件如谐波减速器仍依赖定制化外采,这对其自主研发能力提出了挑战。
随着人形机器人热潮的兴起,节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的技术积累可能为节卡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要求节卡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响应速度。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将是节卡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