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智能体赛道洗牌,投资人聚焦垂直行业与场景化落地能力

   时间:2025-07-28 19:05:5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AI智能体(Agent)领域再度引起行业广泛关注,这一趋势的催化剂之一是Manus公司宣布撤离中国市场。金沙江创投的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见解,将当前的AI Agent创业环境与互联网早期的个人站长时代相提并论,并引用了DeepSeek对过往成功案例的分析,鼓励AI Agent创业者从中汲取灵感。网友对此讨论热烈,焦点在于AI Agent能否建立用户黏性,以及大型模型最终是否会全面取代Agent。朱啸虎直截了当地指出,大模型将占据90%的Agent市场份额。

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在联想创投2025 CVC创投周上分享了对Agent赛道的见解。他认为,尽管业界对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仍有争议,但Agent能提升行业生产力或改变生产关系已成为共识。王光熙强调,Agent的定义至关重要,如果将Agent视为能够像数字员工一样全链条、全自动解决问题的实体,那么未来大多数AI应用都可能朝着Agent化方向发展。

王光熙进一步指出,从机构角度看,个别公司或项目的成败并不能决定整个赛道的前景。在海外市场中,垂直类AI SaaS在法律、医疗等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无论是融资、团队建设还是客户订单量都表现出色。美国互联网和IT大厂在拥抱AI的同时进行裁员,也侧面证明了AI在编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正在逐步落地。尽管距离完全自主的Agent还有距离,但自动化工具的功能正在不断增强。

针对中国市场,王光熙认为,尽管消费类APP领域过去表现优异,但国内Agent的发展仍面临风险和挑战。他认为,企业级Agent市场潜力巨大,但通用型Agent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难度较大,特别是面对如阿里等大厂的模型和流量双重优势。尽管如此,历史表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可能催生新巨头,尽管概率极低,但可能性始终存在。

王光熙还分享了他今年评估项目的一个案例,一个早期的商业营销类Agent项目虽然团队成员背景并非纯大模型技术,但他们对垂直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将行业规则转化为软件层面的设计。这一项目推进迅速,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他强调,这类项目的核心壁垒在于行业数据的飞轮效应,一旦积累起客户和数据,后续的黏性、产品迭代将形成独特优势。

在评估早期项目时,王光熙尤其看重团队能否兼顾国内外市场。他指出,国内与海外市场各有特点,若团队能同时利用国内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其价值将显著提升。特别是AI应用领域,能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积累数据、用户和商机尤为重要。这类项目的另一大特点是行业Know-how的独特性,每个垂直领域看似门槛不高,但实际上差异显著。

Manus的兴衰也引发了业界对AI Agent的热议。这家公司曾凭借一段演示视频迅速走红,展示了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吸引了大量用户和媒体报道。然而,随着用户体验的深入,其技术短板逐渐显现,依赖第三方模型而非自主研发大模型的问题暴露,导致用户访问量下滑,热度迅速减退。Manus的困境并非个例,另一家明星Agent企业澜码科技也因融资问题陷入困境。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批更加专注于实际应用场景和垂直行业的AI Agent纷纷亮相。例如,阶跃星辰在汽车、手机、IoT设备等关键应用场景布局,并与吉利合作推出AI智能座舱,在金融财经、内容创作等领域也展开了深度合作。月之暗面则展示了主打代码能力和Agentic任务处理的模型,百望股份与沐曦科技联合发布的交易合规智能体则瞄准跨境贸易场景,意言科技的工业智能体平台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蚂蚁数科和壹沓科技等公司也发布了各自领域的AI Agent解决方案。

如今的AI Agent竞争已从技术参数比拼转向场景化落地能力的较量。消费电子、汽车、城市治理、金融、制造、贸易等领域中,能够解决具体行业痛点、实现商业闭环的项目更受投资人和市场青睐。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