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复旦研发视触觉传感器,让机器人“感知”世界,亮相WAIC

   时间:2025-07-30 17:35:2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璀璨舞台上,一项来自复旦大学的创新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低成本“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首次亮相,作为镇馆之宝在中央展区闪耀登场,成为唯一的高校代表,展现了人形机器人技术迈向新高度的重要一步。

这款传感器如同为机器人赋予了人类的触觉,使其能够精准地完成以往难以想象的精细操作。在演示中,一只装备了该传感器的触觉夹爪,轻巧地拿起豆腐、薯片、果冻等易碎物品,依据其独特的纹理、软硬度和摩擦特性,巧妙地摆出各种造型,令观众惊叹不已。

据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研究员陈文明介绍,人类指尖皮肤对力的感知极为敏感,而该团队研发的传感器感知灵敏极限已达到人体的10倍。这一突破性进展,得益于传感器具备的柔性、灵敏性、多维力学探测能力,以及融合视觉感知与AI算法的创新系统。抓取物品时,其柔软界面如同人类皮肤般自然贴合物体形状,适应复杂表面,同时感知多维受力,包括正压力、切向力、扭转力等,确保与外界交互的灵巧与安全。

当前,尽管国内具身机器人的视觉通道已较为完善,但在触觉技术方面仍存在较大空白。复旦大学团队此次的成果,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更为构建面向精细化操作的下一代具身智能大模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该传感器不仅能让机器人感受到传统的单一压力,还能像人类皮肤一样,感知压力、剪切、扭转、滑移等各种复杂力学交互信息,为实现更高级别的操作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复旦大学副校长姜育刚表示,具身机器人要面对多样化的工作环境,既能在预先学习过的环境里做好工作,也能在不确定性的未知环境里完成任务。此次发布的视触觉传感器,不仅支持训练融合触觉等多模态信息的机器人大脑,还有望助力实现更精细化的操作技术。未来,该技术可应用于机械夹爪精准抓取易损物品、工业制造领域的高精度分拣与精密装配、辅助医疗领域的微创手术等多个领域,甚至与假肢相结合,研制出具备触觉感知能力的智能假肢。

今年初,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正式成立,旨在研发具有自主探索能力、持续进化特性且符合人类价值观的具身智能体,为未来人机协同与智能社会建设提供核心驱动力。此次WAIC上的亮眼表现,无疑为这一愿景注入了强劲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