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期揭晓了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研究值,该数值定格在1.99%。这一公布立即触动了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整机制,众多保险公司纷纷响应,计划在8月底之前对利率进行进一步的下调。
此次调整早在市场的预料之中。预定利率的又一次调整,被视为保险行业优化负债成本、减轻利差损风险的重要举措。鉴于当前保险板块的估值偏低,基本面正逐步改善,加之公募基金回归基准的预期增强,业界对下半年保险行业的相对收益表现持更加乐观的态度。
回顾今年1月,金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最高值应为0.25%的整倍数。当保险公司销售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连续两个季度高出研究值25个基点或以上时,需立即下调新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两个月内平稳过渡新老产品。保险行业协会在1月和4月分别公布的数据为2.34%和2.13%,结合此次的1.99%,显然已经满足了预定利率下调的触发条件。
截至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公开宣布将下调预定利率,并计划在8月底前完成产品的切换。具体而言,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将调整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为1.75%,而万能型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则为1.0%。这意味着传统险和万能险的预定利率将下调50个基点,分红险将下调25个基点,自9月起,将不再接受超过上述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险产品投保申请。
从政策层面来看,预定利率的下调将有助于降低寿险新业务的负债成本。随着存量业务的到期和新业务占比的提升,存量成本也将逐步得到改善,这对于缓解保险利差损压力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预定利率的非对称调整,预计会加速寿险公司向分红险的转型步伐。此次调整后,传统险与分红险之间的预定利率差异缩小,而分红险的浮动收益设计对客户的吸引力相对更高,因此有望推动寿险公司加速转型,分红险占比的提升也将进一步缓解保险公司的刚性成本压力。
预定利率的调整还将促使保险公司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发展,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