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智能眼镜成为了除机器人展区外另一大热门亮点。众多参展商中,Rokid与XREAL两家企业的展位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以未来感十足的黑白色调设计,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体验。紧邻的彩色像素风格展台则是另一家AI眼镜创业公司Halliday的领地,而绕过转角,李未可的展台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
在各个智能眼镜展台前,无论早晚,总是人头攒动。队伍中既有科技爱好者,也有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市民,年龄跨度从孩童到老人。一些人戴上眼镜便能熟练操作,而另一些则在嘈杂环境中努力尝试语音交互。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甚至向母亲详细解释AR眼镜与透明镜片AI眼镜的区别,展现出公众对智能眼镜技术的浓厚兴趣。
展商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更看重品牌推广而非直接销售。例如,Rokid将展位主题定为“百闻不如一见”,并设立小型咖啡馆,让观众佩戴AI眼镜向外国柜员点单,亲身体验翻译和支付等功能。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产品的实用性,也增强了观众对品牌的认知。
智能眼镜行业的崛起趋势在WAIC上显露无遗。从Ray-Ban meta销量破百万的成功,到国内科技大厂和创业公司的纷纷入局,智能眼镜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WAIC成为了观察这一行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展现了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和厂商们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改变用户生活的愿景。
尽管“百镜大战”的概念持续升温,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XREAL创始人徐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的竞争更多是市场热度而非技术成熟度的体现,行业上半场甚至上半场的上半场才刚刚开始。Halliday联合创始人侯思凡也表示,各家厂商在探索不同产品定义,寻找智能眼镜的“iPhone时刻”,尚未形成真正的竞争关系。
智能眼镜技术路线大致可分为全息眼镜和AI眼镜两类,而根据是否配备显示屏和摄像头等特性,又衍生出多样化的产品。例如,Ray-Ban meta作为AI眼镜的代表,配备了摄像头和meta AI功能,但未加入AR或VR显示能力。XREAL则选择了AR眼镜路线,其旗舰产品One Pro以其轻便的设计和沉浸式观影体验,在中国市场备受期待。
Rokid在展会上展示了类似AR眼镜的同时,还推出了轻量化AI+AR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采用衍射光波导成像技术,外观与普通眼镜无异,却能提供翻译、问答搜索等AI服务。李未可则推出了更轻量化的AI眼镜,包括City系列AI音频眼镜和View AI拍摄眼镜,旨在成为用户日常佩戴的AI助手。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在此次WAIC上正式发布了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并展示了其完整形态。这款眼镜深度融合了阿里及支付宝生态,不仅支持“看一下支付”,还提供导航、比价、商旅提醒等服务,展现了巨头入场对智能眼镜行业的影响。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布局智能眼镜领域,推出各自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
尽管智能眼镜市场热闹非凡,但观众体验后的反馈却略显谨慎。多位观众表示,虽然对智能眼镜充满好奇,但目前尚未有购买意愿,更看重产品的实际功能和外观设计。一位智能眼镜初创企业高管也指出,现阶段大厂更多是在占位,技术创新层面尚未有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