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鸭,这一传统美食的代表,长久以来与全聚德这个名字紧密相连。然而,近日全聚德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其净利润预计下滑超过50%,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全聚德,这家创立于1864年的老字号餐厅,曾以其独特的挂炉烤鸭技艺成为北京餐饮的标志性存在。2007年,全聚德在深交所上市,迎来了业绩的巅峰时期。然而,自2013年起,其业绩开始持续下滑,尤其是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尽管在2024年,全聚德的营收仍达到14.02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大降了43.15%。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扭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26%,净利润更是暴跌72.47%。
面对业绩的持续下滑,全聚德将原因归结为行业竞争加剧、成本上升以及消费分层等外部因素。然而,消费者口碑的争议却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大众点评等平台上,全聚德的部分门店差评众多,消费者普遍反映菜品质量下降、价格偏高以及服务体验不佳。例如,有消费者抱怨四百多元的烤鸭口感不佳,甚至出现鸭皮带毛等卫生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全聚德的传统优势逐渐减弱。一方面,众多地方性烤鸭品牌凭借独特风味和亲民价格迅速崛起,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际知名快餐连锁也推出了中式菜品系列,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这些竞争对手不仅在价格上具有优势,还在营销手段上更加创新多样,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相比之下,全聚德虽然拥有悠久的品牌历史和文化积淀,但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显得力不从心。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高端消费。全聚德作为百年老字号,一直以高端、正宗的烤鸭形象示人,价格相对较高。然而,在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其高价策略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为了应对困境,全聚德尝试了多元化转型。旗下拥有多个品牌,试图构建多品牌矩阵。然而,这些转型尝试并未形成足够的竞争力。例如,全聚德推出的零食产品和文创产品市场表现并不理想,难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表明,多元化转型本身并非万能钥匙,关键在于是否有明确的战略和有效的执行。
面对当前的困境,全聚德需要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方面,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是关键。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采购管理以及优化生产流程等措施,全聚德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合理定价、提高性价比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保证菜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的前提下,全聚德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合理调整菜品价格,推出不同档次的套餐和菜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全聚德的困境是传统老字号在新时代背景下生存与发展的缩影。只有直面问题、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彻底的自我革新,才能让这只“百年烤鸭”重焕生机。全聚德需要放下身段,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