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七年前自拍无人机复活记:体验虽差,考古乐趣满满

   时间:2025-08-03 02:03:17 来源:雷科技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无人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尺寸似乎成了阻碍其进一步普及的关键因素。大疆等巨头通过精密的折叠设计,让航拍无人机得以挤进背包侧袋,但高昂的价格、复杂的操作以及起飞前的繁琐准备,依旧让许多普通人与“空中自拍”的梦想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

主流无人机厂商在追求飞行稳定性、续航和图传距离的极致表现时,似乎已经触碰到了便携性的物理极限。动力冗余、电池容量和天线设计的堆叠,让无人机难以再进一步缩小体积。然而,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早在九年前,就有一些先驱者踏上了探索极致便携无人机的征途。

这些先驱者致力于将无人机变成像口红、充电宝一样随身携带的日常物品,随时随地一键起飞。他们的探索虽然充满趣味,但大多因经营不善或技术不成熟而告终。然而,科技产品的生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些看似失败的尝试,在某个角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下来。

最近,我在闲鱼上以不到一百元的价格淘到了一台名为Air Pix的口袋无人机,它便是这股便携风潮的产物之一。这台无人机让我得以一窥“口袋自拍无人机”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回溯到2010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初露曙光,法国公司派诺特推出了AR.Drone,让普通消费者首次能用智能手机操控飞行器。尽管技术迭代迅速,但AR.Drone无疑对无人机走向大众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随后,大疆推出的精灵Phantom系列,更是以一体化设计和稳定的GPS悬停系统,彻底点燃了航拍市场的热情。

然而,随着航拍无人机性能日益强大,体积和重量却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于只想在旅行中拍张创意自拍的普通用户来说,携带一台专门的背包显然太过繁琐。于是,一股追求极致便携的风潮悄然兴起。2016年,多家厂商推出了口袋大小的自拍无人机,其中就包括AirSelfie团队的Air Pix。

Air Pix通过独立的APP与智能手机连接并控制拍摄,机身比iPhone X还小,重量仅52克。它配备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1080P视频录制,并拥有一键起飞、人脸跟随、手势控制等智能化功能。然而,当我真正拿到这台沉睡了数年的飞行器时,却发现它的现实表现与宣传相去甚远。

Air Pix的机身采用轻量化ABS塑料材质,虽然拥有笼式设计将螺旋桨包裹在内,但整体质感却略显廉价。操作上,它需要通过手机APP完成所有设置、飞行和拍摄任务,这种极简的设计哲学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牺牲了一定的用户体验。连接过程繁琐且充满仪式感,与如今大疆无人机的自动秒连体验相比,高下立判。

在实际飞行中,Air Pix的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尽管拥有光流传感器和气压计用于稳定悬停,但它却像一个喝醉了的蝴蝶在空中不停漂移。在室外环境下,微风还能勉强应对,但风力稍大就会被吹得摇摇欲坠。续航方面,官方宣传的单次飞行可达五分钟,但实际使用中边飞边拍大约只能坚持三分钟左右。

拍摄效果方面,Air Pix在光线充足的室外环境下勉强可用,但1200万像素的解析力在今天看来已经远远不够。画面放大后细节模糊,涂抹感严重。由于没有机械云台,画面稳定性也大打折扣。色彩表现和手机直出无异,白平衡偶尔不准确,宽容度更是堪忧。

尽管如此,Air Pix依然是一个有趣的科技考古样本。它让我们看到了在便携无人机领域,厂商们曾经进行过的疯狂探索和必然遭遇的挫折。它用自己的不稳定飞行和糟糕画质,证明了如今主流厂商在飞控算法、机械云台和图传技术上建立的壁垒有多么深厚。

如果你对无人机感兴趣,我建议还是选择像DJI Neo这样的正经掌上无人机,体验绝对更胜一筹。而如果你只是想找乐子,花点小钱买来玩玩也无妨。毕竟,无人机就是那种买回来后大概率会闲置,但就是让人忍不住想买的新奇玩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