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汹涌浪潮中,英伟达以其敏锐的嗅觉和果敢的行动,率先站在了算力供应的巅峰。这家原本并非专为AI而生的芯片巨头,却在AI时代来临时紧抓机遇,市值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书写了传奇篇章。与此同时,微软凭借对OpenAI的明智投资,其云服务成为了OpenAI应用的强大支撑,助力微软市值同样迈入了4万亿美元俱乐部。
时间轴转至2025年上半年,对于中国的人工智能算力企业而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春节期间,DeepSeek的横空出世,加之国外大模型的快速迭代,让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共识愈发坚定。随着国外芯片受限,看似坚不可摧的AI算力市场出现了松动,为中国本土算力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上半年,中国算力产品的出货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
在高端制造设备及芯片设计工具受限的背景下,国产算力企业经历了重重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2025年,被视为AI应用的爆发之年,也是国产算力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位企业高层林致远表示,中国芯片企业的下一步目标,就是要“奋力冲刺”。
算力设施提供商们将上半年视为抢占市场的关键窗口。林致远和他的团队频繁奔波,拜访了20余家企业的首席信息官,力推其数智化平台。这些努力没有白费,部分受访企业已在多个领域启动了合作,预计下半年将产生实质性的收入效益。林致远所在企业的AI算力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9%,彰显了国产算力的强劲势头。
科大讯飞作为另一家代表性企业,其星火大模型同样构筑在中国本土算力之上。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科大讯飞作为唯一翻译合作伙伴,展示了星火大模型X1的升级版,以及基于该模型的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最新的同传大模型覆盖了多个领域的专业术语库,中英同传效果显著提升,完全基于国产算力实现。
随着大模型应用的不断推进,中国本土芯片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模型推理阶段对英伟达算力的需求远低于训练阶段,这使得中国本土芯片得以有更多机会进入市场。机场里铺天盖地的广告,不少已变成各种语音平台、大模型一体机的投放,这标志着真正的应用已经启动。芯片、模型与场景应用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推动了整个生态的快速发展。
然而,国产算力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DeepSeek、阿里千问等国产大模型虽然紧追美国大模型的发展步伐,但国产算力企业尚未能与英伟达并驾齐驱。芯片设计与生产周期长,而大模型迭代速度极快,这给本土芯片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阶跃星辰等企业与华为昇腾、天数智芯等近10家芯片企业共同发起了“模芯生态创新联盟”,旨在打通产业链条,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联盟成员希望通过紧密合作,根据大模型的需求调整芯片设计,降低前期投入和适配成本。燧原科技等芯片企业表示,算力普惠是当前的重要目标,即让算力既普及又实惠。阶跃星辰CEO姜大昕强调,在当前条件下,首先要尽快在技术和智能上追上美国尖端模型,至于使用何种芯片,则需根据条件灵活选择。
随着AI应用的不断落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加速AI的普及。一位国产芯片掌门人预测,下半年将有更大规模的大模型推理应用落地,因为各行各业基于开源大模型进行二次、三次开发时,将产生更多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蒸馏版模型。这些应用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市场创造了一个独特而广阔的生态,这种生态优势有望在AI时代重现。金融、教育、医疗、新零售等领域正快速部署AI应用,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场景。芯片企业应深入到应用场景中去,真正理解需求侧,从而找到改进产品的方向。在这场AI变革中,中国算力企业正奋力追赶,期待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