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的一席话引发了广泛讨论。他主张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应收费,认为免费模式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此言一出,立即在网络上激起了正反两面的激烈辩论。
对于智能驾驶行业而言,吴永桥的言论无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目前,在追求平等的口号下,智能驾驶功能已成为众多量产乘用车的标准配置。除了特斯拉和华为之外,大多数智能驾驶产品均采取免费策略,如理想汽车自推出智能驾驶功能以来,便承诺终身免费。
然而,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其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相关部门对车企的监管日益严格,无论是宣传还是功能实现,都将安全放在首位。这一趋势有效地遏制了车企对智能驾驶功能的无序宣传,但与此同时,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运营却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与去年仅限于Robotaxi上路测试不同,今年这些牌照允许进行付费商业化运营。此次获批的企业包括百度智行、大众交通(集团)、上海赛可出行(上汽集团子公司)等在内的8家企业。这意味着在上海,Robotaxi已正式进入收费运营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批的企业类型多样,包括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和出租车公司。上海市经信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有序扩大自动驾驶的开放区域,并争取在今年年内实现浦东新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的全域开放,同时推动奉贤、闵行等区域的开放。
在获批的企业名单中,奇瑞汽车的出现令人颇感意外。奇瑞携手文远知行和锦江出租共同获得了牌照。奇瑞的Robotaxi业务始于2023年,由旗下的大卓智能运营。此次在上海获得牌照,标志着奇瑞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智己与享道出行也进入了Robotaxi商业化运营阶段。大会期间,还开通了从浦东机场到迪士尼的无人接驳车服务,车型包括智己汽车。上汽友道智途同样在获牌名单之列,这使得上汽集团成为行业内唯一同时获得乘用车和商用车双牌照的企业。
在国内,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区的智能网联示范区正在不断扩张。而在国外,特斯拉的Robotaxi业务也在逐步拓展。尽管特斯拉在中国尚未获得运营牌照,但其在奥斯汀等地已开始运营,并计划向其他城市推广。
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中美两国是主要的应用地区,欧洲也在进行规模化布局。大众集团全资子公司MOIA在德国汉堡发布了首款量产级Robotaxi ID.Buzz AD,并在汉堡进行了城市道路测试。
与L4级自动驾驶的如火如荼相比,L2级辅助驾驶却陷入了诸多争议。最近,懂车帝的36车智驾测试结果引发了广泛质疑。尽管鸿蒙智行和特斯拉对此发表了不同看法,但该测评再次引发了智驾行业的论战。
在此背景下,车企如何继续将智能化作为核心卖点,智能驾驶的未来走向何方,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车企正在调整内部组织架构,整合资源,聚焦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量产。另一方面,车企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尽管收费模式曾一度因行业内卷而难以推行,但提高安全系数始终是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核心。
随着监管趋严,L2级辅助驾驶逐渐转向更务实的安全优先逻辑,而L4级Robotaxi则凭借商业化牌照的落地,迈入了规模化运营的新阶段。这两种技术的不同发展路径,反映了智能驾驶行业从激进探索向理性落地转型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