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广阔舞台上,一场围绕开源与闭源策略的较量正悄然升温,而这场较量中的关键角色,无疑是引领AI创新的巨头OpenAI。近期,这家凭借ChatGPT迅速走红全球的公司,做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决定:重返开源领域,并隆重推出了两款重量级模型——gpt-oss-120b与gpt-oss-20b。
自2015年创立以来,OpenAI始终站在AI技术的浪尖上。特别是2022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它一跃成为全球互联网历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之一。然而,随着ChatGPT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OpenAI在开源与闭源之间的摇摆不定,也逐渐成为了业界热议的话题。
回溯过往,OpenAI在初创时期,曾坚定地秉持开源理念,GPT-1与GPT-2的发布便是明证。然而,自2020年GPT-3以论文形式亮相并选择闭源路线后,OpenAI便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批评者指责其背离了“为人类造福”的初衷,甚至有声音戏称其为“CloseAI”。面对外界的质疑,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回应称,闭源是为了确保AI的安全性,防范潜在风险。
然而,随着全球AI产业的蓬勃发展,开源模型的影响力日益凸显。今年年初,中国AI初创企业DeepSeek推出的开源模型DeepSeek R1,更是引发了全球AI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OpenAI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开源策略。今年8月,两款全新的开源模型gpt-oss-120b与gpt-oss-20b应运而生,它们分别针对云端高推理和边缘低延迟两大应用场景,为开发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
这两款模型一经发布,便在全球知名的AI开源社区“抱抱脸”(Hugging Face)上掀起了热潮。下载量急剧攀升,以至于社区首席技术官不得不公开呼吁大家理性下载,以免服务器不堪重负。尽管这两款模型性能卓越,但OpenAI并未完全放开。它保留了训练数据和完整训练代码,以此作为维护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对于这一做法,业界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这是OpenAI在保护自己的核心资产,防止竞争对手利用开源资源迅速提升模型性能。但也有人指出,这种做法限制了开发者对模型的深入研究,降低了模型的可验证性和可重现性,对开源生态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尽管如此,OpenAI此次开源的举动,仍被视为其在全球市场扩大影响力的关键一步。通过与亚马逊AWS等云服务商的合作,OpenAI的开源模型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应用。同时,随着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之间性能差距的不断缩小,OpenAI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地开源竞争者的严峻挑战。
在中国市场,以阿里Qwen系列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今年7月,阿里Qwen系列已开源300多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过4亿次,衍生模型数超过14万个,成为了全球开源模型的佼佼者。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开源生态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包括丰富的应用案例、活跃的社区交流氛围以及来自全球开发者的宝贵反馈。
对于OpenAI而言,重新开源不仅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未来,AI巨头们或将采取更加灵活的开源闭源策略,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在这场关于开源与闭源的较量中,谁将成为最终的胜出者,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