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生物再次踏上IPO征程,目标直指北交所。这家在资本市场多次尝试上市的企业,其历程可谓充满波折。从创业板到上交所主板,再到如今的北交所,贝尔生物不断变换战场,但其上市之路始终未能顺利铺就。
早在2017年,贝尔生物就引入了达晨创联、前海瑞炜、武汉光谷等私募机构,并签订了对赌协议,约定在2021年6月20日前实现上市。然而,随着2020年创业板IPO申请的撤回,以及随后转道上交所主板的失败,对赌协议的压力日益增大。2022年,随着新冠疫情政策调整,IVD行业陷入寒冬,资本市场的大门也逐渐关闭。在此背景下,前海瑞炜和武汉光谷相继转让了所持贝尔生物的股权,实现了退出。
然而,北交所对贝尔生物的财务真实性提出了质疑。监管层注意到,公司曾将物流签收记录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可能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行为。公司还采取了免费向医院投放仪器设备的销售政策,以换取客户长期采购配套耗材。但这一模式需要高价值客户、具备竞争力的仪器与试剂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三个要素的支撑。而贝尔生物在执行过程中,自身设备的竞争力与市场同行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减值。2023年,公司甚至拆卸并自行处理了207台投放仪器,原值为0.25亿元。
除了财务真实性外,北交所还关注到贝尔生物IPO前的一笔突击收购。今年,公司以218.6万元全资收购了金兰谱生物,而实控人邵育晓持有该标的股权,因此构成了关联交易。企查查显示,金兰谱生物注册资本仅150万元,规模较小,无法与公司主营业务产生较大协同。对此,北交所要求公司解释关联收购的背景、原因、收购价格的确定依据及公允性等。
贝尔生物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从多次尝试上市未果,到对赌协议的压力,再到北交所的严格审查,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尽管前路坎坷,贝尔生物仍未放弃上市梦想。未来,公司能否成功登陆北交所,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贝尔生物所处的IVD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随着新冠疫情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贝尔生物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监管的要求。只有如此,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上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