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炎炎夏日,药企旺山旺水站在了聚光灯下,一方面其自主研发的“国产伟哥”昂伟达获批上市,另一方面公司正加速冲刺港股IPO。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制药企业,过去曾因抗新冠药物VV116声名鹊起,并因周鸿祎的早期投资而获得资本界的广泛关注,估值一度攀升至44亿元。
旺山旺水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其管线涵盖了病毒感染、神经精神和生殖健康三大治疗领域。其中,VV116、LV232和TPN171三款核心产品备受瞩目,被视为具有同类首创或最佳潜力。尤其是VV116,这款新冠口服药曾为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
VV116作为一款靶向RNA聚合酶的抑制剂,最初以新冠治疗为核心适应症进入市场。通过与君实生物的合作,旺山旺水将该药在全球大部分区域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授权给对方,这一合作在2023年为公司带来了爆发式的回报,实现了成立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缓解,VV116的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公司的对外授权收入也随之骤降,业绩出现断崖式滑坡。
进入2025年,旺山旺水的收入结构依然未能形成稳定的核心支柱。虽然药品销售收入有所增长,但主力并非创新药,而是仿制药达泊西汀与瑞巴派特。这两款药物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与此同时,公司两款核心创新药的销售表现并不理想。VV116在国内上市时错过风口,销售近乎沉寂;而新获批的1类创新药TPN171,虽然被视为IPO的“王牌”,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其短期放量难度极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旺山旺水的估值逻辑正受到市场的质疑。公司两款核心管线的技术均来自实控人沈敬山控制的关联方,这引发了利益冲突和独立性丧失的风险。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度极高,前五大客户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这种高度集中的营收结构使得公司在合作中议价空间受限,经营风险显著增加。
此次港股IPO,旺山旺水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工厂扩建及补充营运资金等。然而,公司当前高达98%的产能闲置率却与这一扩张计划形成了鲜明对比。连云港工厂的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2%,而青岛工厂的新增产能也面临消化难题。若未来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双重产能闲置将导致固定资产摊销压力陡增,进一步侵蚀公司利润。
在冲刺港股IPO的关键时刻,旺山旺水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依然不少。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优化收入结构并提升盈利能力?如何降低对大客户的依赖并增强独立性?这些都是旺山旺水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