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景嘉微中报业绩下滑,2.2亿增资诚恒微布局边端侧AI芯片,未来之路何在?

   时间:2025-08-19 18:18:02 来源:财经下午茶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国内图形显控与图形处理器芯片(GPU)领域,景嘉微的名字长久以来与“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紧密相连。作为2006年成立的国内首家实现GPU产业化应用的上市企业,景嘉微近20年来深耕行业,形成了涵盖图形显控、小型专用化雷达、GPU芯片三大板块的产业布局。凭借高投入自研,它已成为国内图形处理芯片研发领域的佼佼者,为我国的航天航空和国防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然而,近年来,景嘉微的业绩表现却不尽人意。自2023年起,公司营收连续下滑,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7.13亿元,同比下滑约38%,归母净利润为0.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近79%。2024年,情况并未好转,全年实现营收4.66亿元,同比下降近35%,归母净利润为-1.65亿元,同比巨幅下降约377%。进入2025年上半年,业绩依然疲软,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93亿元,同比减少44.78%,归母净利润为-0.88亿元,由盈转亏。

公司方面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受行业需求影响,产品销售大幅下降,加之客户成本管控、持续投入研发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等多重因素,导致经营业绩波动。但值得注意的是,景嘉微所处的GPU领域正值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口,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GPU芯片市场规模已达812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24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8%。

在国内市场,艾瑞咨询预测,未来十年中国信创产业将保持30%的年均增长,2026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规模,而景嘉微主营的图形显控产品和GPU产品在这一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IDC预测显示,2023至2028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46.2%。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国外GPU供应链不稳定所带来的“国产替代”机遇,景嘉微的业绩却持续低迷,这不禁让人费解。

景嘉微在研发上的努力不容小觑。公司创始人及实控人之一的曾万辉,以及核心高管余圣发等,均毕业于我国顶尖科研学府,并长期致力于微波与毫米波技术方向和通信方向的研发。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滚动式产品发展战略,具有深厚的研发实力。从数据上看,2022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7.1%、46.4%、60.3%,2025半年报中,研发投入达1.5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9.40%。尽管业绩下滑,但研发投入并未减缓。

然而,GPU研发极其烧钱。英伟达等行业巨头在研发上的投入巨大,而景嘉微近年来的年度研发投入虽占营收比重高,但绝对值仍在2至3亿元左右徘徊,这对于GPU研发来说或许并不足够。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研发资金难以长期维系,而公司营收规模若无法做大,则难以支持巨额的GPU研发支出,进而难以研发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或许是景嘉微业绩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升在GPU产品中的竞争力,景嘉微已启动相关布局。2024年10月,公司公告称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净额38.3亿元,主要用于高性能通用GP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通用GPU先进架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然而,这并非易事,景嘉微需要在算力密度、内存带宽、异构计算能力等方面取得综合性的技术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景嘉微还披露了一则增资公告,拟以自有资金2.2亿元参与无锡诚恒微电子有限公司(诚恒微)的增资项目。交易完成后,景嘉微将直接持有诚恒微33.59%的股权,并通过一致行动关系合计取得64.89%的表决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诚恒微主营业务为边端侧AI芯片设计、研发与销售,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尚处于亏损阶段。但景嘉微看重的是其“边端侧算力引擎”技术,这笔投资或许能为公司在GPU赛道的局部实现较大突破带来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诚恒微的股东中包括景嘉微大股东之一的饶先宏。饶先宏是景嘉微的创始元老之一,与曾万辉等创始团队共同研发出了芯片显卡的驱动软件,为景嘉微在显示控制领域取得了自主可控的生产力,突破了外国技术封锁。此次增资若能达成,外界或许可以期待这些创业“老哥们”再次携手打拼,在边端侧AI芯片领域打开新的局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