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迪卡侬中国转型困境:从大众宠儿到高不成低不就

   时间:2025-08-19 20:35:0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迪卡侬,这个在中国拥有数十年历史的运动品牌,近日传出可能出售其中国子公司部分股权的消息。据彭博社报道,迪卡侬正计划出售中国业务约30%的股份,预计估值在10至15亿欧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

尽管迪卡侬全球首席零售官Steve Dykes曾公开表示公司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但资本市场的动态似乎揭示了不同的信号。多家国际投资机构已进入谈判阶段,迪卡侬还聘请了顶级投行作为卖方顾问,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猜测。

迪卡侬作为全球知名的运动品牌零售商,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与中国结缘。中国不仅是迪卡侬的主要生产地,更是其重要的市场之一。2003年,迪卡侬在中国开设了首家门店,标志着其在中国零售渠道的拓展。截至目前,迪卡侬在中国拥有约200家门店,占全球门店总数的约12%,并在中国建立了4家自有工厂和约400家合作工厂,超过90%的在华销售商品为中国本土生产。

然而,尽管迪卡侬在中国市场投入巨大,但近年来其零售端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自2022年起,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多家大型门店缩小面积或关闭。尽管中国仍是迪卡侬全球前五大市场之一,但其销售表现却落后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迪卡侬的业绩增速也在放缓,净利润增长乏力。

面对困境,迪卡侬于2024年启动了“自救行动”。公司更换了新LOGO,大幅提升营销支出,并与巴黎奥运会等赛事达成合作。同时,迪卡侬还推出了多个专业运动品牌,试图吸引更多高消费力群体的关注。在中国市场,迪卡侬的改革更为深入,不仅在上海总部设立抖音、天猫直播间,还调整了门店模式,开设了多家小型概念店。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改革并未能扭转迪卡侬的业绩颓势。2024年财报显示,尽管营收同比增长5.2%,但净利润却暴跌15.5%,创下近四年最低水平。这一结果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迪卡侬的市场流失或许与其改革策略有关。在过去,迪卡侬以大众运动品牌定位,价格亲民,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迪卡侬向专业运动领域升级,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一变化让不少普通消费者感到失望,认为迪卡侬“抛弃”了他们。同时,迪卡侬在专业运动领域也未能成功吸引中产消费者的青睐,其品牌力和产品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尽管如此,出售中国子公司部分股权对于迪卡侬来说或许并非坏事。这并非迪卡侬撤出中国的信号,而是将中国业务交给更懂中国消费需求的PE或本土公司运作。这样的合作有助于迪卡侬更快地适应中国市场的新趋势,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

事实上,多个国际品牌已通过类似形式在中国市场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例如,麦当劳在2017年与中信、凯雷投资达成合作后,其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迅速增长,业绩持续走高。百胜中国也通过类似的本土化运营模式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对于迪卡侬来说,让出中国业务的经营决策权或许是其实现翻盘的关键一步。在全球品牌的荣耀面前,本土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永远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只有真正理解和适应中国市场,迪卡侬才能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继续书写其辉煌篇章。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