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快餐品牌小菜园近期公布了其上市后的首份中期财务报告,揭示了公司上半年的经营表现。
数据显示,小菜园在报告期内实现了27.14亿元的营业收入,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5%。净利润方面,公司达到了3.8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5.66%。董事会决定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2119元,总额约2.5亿元,相当于净利润的约65%。
业绩的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门店网络的扩大与外卖业务的强劲表现。据统计,小菜园在营门店数量从2024年6月底的617家增加至672家。堂食业务虽然仅增长了2.2%,达到16.47亿元,但外卖业务却实现了显著飞跃,订单量从1280万笔跃升至1680万笔,带动收入同比增长13.7%,达到10.5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39%。
然而,财报中也暴露出门店扩张速度明显放缓的问题。截至2024年底,门店总数为667家,这意味着在2025年上半年仅新增5家门店,远低于2024年全年净增的131家。事实上,自2020年至2023年,小菜园的门店数量从278家迅速扩张至536家,上市后这一势头却明显减弱。
据东吴证券分析,门店扩张放缓的原因可能与商场租金谈判有关。尽管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计划2025年新开设约160家门店,但目前来看,这一目标实现进度严重滞后。
餐厅的核心运营指标也呈现出波动。上半年,小菜园的整体翻台率保持在3.1次/天,与去年持平。然而,堂食顾客的人均消费额却持续下降,从2024年同期的60.4元降至57.1元,其中一线城市降幅最大,达到6.7%。回溯数据,2023年全年的客单价仍在65元以上,显示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公司主动调整定价策略,以迎合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需求。去年,小菜园已下调部分菜品价格,并预计客单价下行将成为长期趋势。半年报指出,公司将继续深耕50元至100元客单价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并计划未来逐步拓展至50元以下领域。
客单价的下滑对同店日均销售额产生了影响。上半年,包括堂食和外卖在内的同店日均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24641元下降至22854元,降幅超过7%,显示出成熟门店的经营压力。其中,一线城市门店的压力最为显著,同店日均销售额下滑超过10%。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小菜园的利润增幅仍显著超过营收增幅,这主要得益于供应链和管理的优化。在收入上涨的同时,上半年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减少了2.2%,至8.02亿元,毛利率因此从67.82%提升至70.46%。门店管理效率的提升使得员工成本减少了8.2%,至6.66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从28.5%降至24.6%。
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小菜园加大了对线下广告和市场营销活动的投入。上半年,广告及促销开支从3120万元大幅增长71.1%,达到53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