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瞩目的石头科技因其向港交所提交的二次招股书而再次进入公众视野。8月15日晚间,该公司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却未能如市场预期般亮眼。
根据公开财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石头科技实现了79.03亿元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8.96%。然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为6.78亿元,同比下降了39.5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降至4.99亿元,同比降幅达到41.96%。
分季度来看,石头科技在2025年一、二季度分别实现了34.28亿元和44.75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6.22%和73.78%。但归母净利润却分别为2.67亿元和4.1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32.92%和43.21%;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42亿元和2.58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29.28%和50.30%。显然,石头科技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图源:石头科技财报
事实上,这并非石头科技首次遭遇此类情况。回顾过去,从2024年第三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尽管公司的营收分别增长了11.91%、66.54%、86.22%和73.78%,但归母净利润却分别下降了45.25%、26.99%、32.92%和43.21%。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石头科技在财报中解释称,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以及海外市场精细化渠道布局推动了国内外销售增长,但利润下滑则主要是由于销售费用和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高达21.65亿元,同比增长144.51%;研发费用也增至6.85亿元,同比增长67.28%。
当前,扫地机行业已进入渗透率提升的成熟阶段,业内普遍认为通过利润换取规模以抢占市场是可行的策略。然而,对于石头科技而言,这一策略却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方面,尽管营销驱动增长模式在当今流量时代至关重要,但石头科技在“清扫路径规划+壁障+自集尘”的基本技术框架上并未实现颠覆式创新,仅是渐进式改进,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因此,消费者可能会因产品价值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对营销产生排斥,导致增长成本上升。上半年,石头科技近145%的销售费用增长仅带来了不到80%的营收增长,营销驱动的边际效应显著递减。
另一方面,以利润换取增长实现规模效应的策略能否成功仍存疑。尽管石头科技在海外市场通过降低利润结构已最大化切分市场蛋糕,扩大了营收规模和市场份额,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资金、技术和规模门槛相对较低,众多品牌可轻易进入。而石头科技自身缺乏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其运营模式能否在竞争中保持持续性和比较优势仍是个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忠诚度的建立需要一定周期。对于石头科技而言,居高不下的成本无疑对其成长构成隐患,且已逐渐显现。近期,有消息称石头科技在洗衣机业务条线上大幅裁员,这或许是其基于当前市场竞争环境做出的策略调整,意在集中资源寻求更大增长和市场份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继续加码资源投入的财务空间有限。2025年上半年,石头科技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8.23亿元,同比下降179.84%,为2019年同期以来首次出现负数。
在此背景下,石头科技急于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意在获取更多资金以加速国际化业务扩张、产品研发及产品线拓展,在海外增长市场中占据先机。然而,资本市场对石头科技的耐心正逐渐消耗,若其港股上市后净利润仍无改善,或将陷入“越扩张越贬值”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