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徕芬小家电风波背后:从“戴森平替”到面临“平替”挑战

   时间:2025-08-19 20:39:4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场由徕芬创始人叶洪新与前员工潘坚之间的公开争执,引发了广泛关注。争执的导火索是潘坚的弟弟楼斌运营的自媒体发布了一则对比测试视频,视频中质疑徕芬剃须刀的性能不及飞科。这一内容迅速触动了叶洪新的神经,他指责所谓的独立评测机构可能收受了利益,但丧失了基本的公正性。

叶洪新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应中,不仅直接点名了楼斌的哥哥潘坚,还揭露了潘坚离职时获得了500万现金的细节,并指责其离职后持续通过打击徕芬获利。叶洪新进一步爆料,称潘坚曾勾结公司内部员工,以零成本的内容合作名义,向公司索取高达50万元的费用,被发现后才被终止合作。

面对叶洪新的指责,潘坚和楼斌均迅速作出回应。楼斌强调,内容的公正性不在于是否接受赞助,而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产品体验,并欢迎观众自行验证。潘坚则否认了所有指控,他表示,当初离职时获得的500万元是基于叶洪新承诺的股份折算而来,而那些股份在当时已经价值上亿。对于50万元的项目,他解释称虽然本是免费合作,但包含了中间人的费用。

这场争执在持续两天后突然平息。8月18日,叶洪新删除了所有相关帖子,并发文表示“翻篇”,称自己的志向在于更广阔的天地。潘坚和楼斌也相继发文,表示愿意结束风波,回归产品本身,并暗示不再追究此事。

尽管舆论纷争告一段落,但徕芬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已显露无遗。叶洪新,这位从未上过大学的创业者,早年通过淘宝电商积累了第一桶金,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于2018年创立了徕芬。他瞄准了戴森高速吹风机在国内市场的空白,推出了号称“戴森平替”的高速吹风机,以599元的定价迅速抢占市场。

徕芬的成功离不开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和达人推荐等方式,徕芬强化其“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迅速成为市场上的爆品。尤其是在一次意外走红的商业课堂视频片段中,叶洪新作为学员的提问,让徕芬一夜成名,销量激增。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徕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戴森平替”的标签正在遭受更低价位“平替”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徕芬在多元化发展上也遇到了瓶颈。推出的电动牙刷产品线在2024年全年净亏损8000万,而新推出的剃须刀业务虽然寄予厚望,但毛利率极低,今年大概率面临亏损。

更值得关注的是,徕芬自建工厂的策略在新品类上并未能有效降低成本。以电动牙刷为例,出货量不足以实现自建供应链的规模效应,导致成本把控能力受到挑战。徕芬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也相对有限,大多数专利属于外观设计和技术要求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

徕芬的困境,实际上也是中国小家电行业的一个缩影。尽管近年来一些国货新品牌快速崛起,但国内尚未出现能够与飞利浦、戴森等国际品牌一较高下的小家电巨头。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有限,品类高度碎片化,技术壁垒不高,同质化严重,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家电企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徕芬等小家电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