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故事被时光遗忘,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57岁的陶建辉,就是这样一位在编程世界里默默耕耘的探索者。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2007年。那时,智能手机尚未风靡,短信仍是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摩托罗拉手机部门担任软件工程师的陶建辉,目睹了短信费用的高昂,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何在不消耗太多流量和手机电量的情况下,实现消息的免费实时推送?圣诞节期间,他独自在家,用不到十天的时间,编写出了一个完整的Demo。这个Demo,正是他对未来通讯方式的一次勇敢尝试。
2008年,陶建辉毅然辞去了摩托罗拉的工作,回到北京创立了和信。他的愿景,是通过这项技术颠覆短信、彩信的传统模式,甚至超越当时的QQ和MSN。和信不仅实现了通讯录匹配,还具备了许多创新功能,如个性手机报和“抓客”,这些功能在当时的智能手机萌芽时代,显得尤为超前。
然而,梦想的道路总是充满坎坷。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和信主要基于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开发,这大大限制了其市场潜力。最终,由于资金链断裂,和信不得不以卖给联发科告终。这次创业,对陶建辉来说,是一次深刻的遗憾。“我极具创新的idea,结果最后这领域赢家是张小龙。”他感慨道。
但陶建辉并未因此放弃。2016年,AlphaGo的崛起让AI再次成为科技界的热点。陶建辉看到了AI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创立了涛思数据,专注于时序数据库TDengine的研发。时光荏苒,到了2022年,ChatGPT的火爆再次点燃了AI的浪潮。这次,陶建辉敏锐地意识到,AI将深刻改变数据分析领域。
在深入研究AI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陶建辉发现,传统的数据分析模式过于依赖业务人员的提问,这大大限制了AI的应用范围。于是,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AI技术,实现数据的主动推送,让用户无需提问就能获得核心洞察?这个想法,最终演变成了涛思数据的最新产品——IDMP(工业数据管理平台),主打“无问智推”功能。
“无问智推”,顾名思义,就是无需用户提问,系统就能根据采集的数据,自动感知应用场景,生成场景特有的指标、可视化面板、报表和实时数据分析。这一功能的实现,得益于TDengine在时序数据库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陶建辉对数据目录、数据标准化、数据情景化的深刻理解。
陶建辉深知,IDMP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技术的创新,更在于能否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因此,他带领团队,以每周六天的工作节奏,全力冲刺,终于将IDMP推向了市场。这款产品,不仅让中小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数据分析师”,也让业务人员能够实时获得洞察,无需依赖IT工程师或数据分析师。
对于陶建辉来说,IDMP不仅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他实现梦想的舞台。他希望通过这款产品,让更多人记住他的名字,而不是再次被“张小龙们”的光芒所掩盖。“‘无问智推’一定会流行起来。”他坚定地说,“我不想这次又被另外一个‘张小龙’拿走,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如今,陶建辉依然保持着对编程的热爱和对技术的追求。他的生活质朴无华,一心扑在产品和社区上。即使身为CEO,他依然亲自参与产品研发,关心程序员群体的未来。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未完的诗,激励着每一个在科技道路上追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