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永辉超市“模仿秀”:学习胖东来模式却陷入转型困境

   时间:2025-08-21 21:34:0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永辉超市,零售业曾经的领航者,凭借其生鲜供应链的先发优势,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构建起庞大的线下商超帝国。然而,近期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却让人大跌眼镜,永辉超市的业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永辉超市营收为299.4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0.73%;归母净利润更是转为亏损2.41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2.75亿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转变,让市场一片哗然。

永辉超市将业绩下滑归咎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的“深度转型”。据悉,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曾亲自前往胖东来总部学习,并决定借鉴胖东来模式,打造“品质与幸福商业模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永辉超市却选择了激进的转型方式。

自2024年下半年起,永辉超市开始大规模关闭长期亏损门店,仅在2025年上半年就关闭了227家。这种“断臂求生”的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担,但也导致了收入的急剧下降。财报指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正是关闭门店及门店调改期歇业。

与胖东来的“少而精”策略相比,永辉超市的闭店行动显得过于仓促。胖东来在门店布局上注重精准覆盖,每一家门店都经过精心培育,拥有高客单价和高复购率。而永辉超市则因前期盲目扩张,门店同质化严重,一旦市场形势不利,便陷入亏损困境。在学习胖东来过程中,永辉超市未能深入分析自身问题,而是简单选择关闭门店,结果导致营收规模大幅萎缩。

在商品供应链方面,永辉超市同样遭遇了挑战。为了提升品质,永辉超市加速推进供应商裸采模式,并精简了大量供应商。然而,这种改革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胖东来的供应链优势建立在与供应商的深度合作上,而永辉超市则在没有建立稳定合作机制的情况下强行推进改革,结果导致优质供应商流失,商品品质波动。

永辉超市还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门店调改,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有124家门店完成调改。虽然部分门店调改后销售额大幅增长,但整体来看,调改门店的收入增量仍无法弥补闭店带来的损失。在宣传中,永辉超市将调改门店描绘成学习胖东来的成功案例,但实际走访发现,许多门店只是学到了胖东来的表面功夫,商品结构调整和自有品牌建设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线上业务方面,永辉超市声称较去年同比减亏3475万元,但深入分析后发现,线上营收占比仅为18.33%,且未披露同比增速,存在营收下滑的可能。同时,线上订单量规模较小,难以支撑整体业绩。线上业务的减亏,更多是因为削减了运营成本,而非实现了真正的业务增长。

永辉超市此次转型的失败,根源在于战略上的迷失。在新零售浪潮下,永辉超市原本有机会凭借线下门店网络和生鲜供应链优势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生态。然而,盲目跟风胖东来模式,却让其放弃了自身的战略探索。在转型过程中,永辉超市未能深入挖掘和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导致生鲜及加工收入、食品用品收入同步下滑。

与胖东来相比,永辉超市在规模、区域布局和市场定位上存在巨大差异。胖东来深耕河南市场,凭借区域深耕和品牌口碑积累实现了高溢价和高复购。而永辉超市作为全国性连锁商超,试图用一套模式复制胖东来的成功,却忽略了不同区域的消费习惯和市场竞争格局差异,导致转型“水土不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