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网约车收取3元空调费的现象在网络上掀起热议。许多网友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作为乘车体验的一部分,空调服务应当是乘客的基本权益,不应额外计费。然而,也有声音对司机因开空调产生的成本压力表示了理解。
据相关报道,网约车平台有明确规定,司机仅能收取如高速费、路桥费等平台认可的附加费用,对于其他违规收费行为是严格禁止的。然而,司机们却反映,目前低价订单占比居高不下,平台抽成比例又相对较高,加之每天因开空调而产生的二三十元额外支出,长期累积下来,确实构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尽管部分平台设有高温补贴,但其领取条件严苛,多数司机难以达标。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此发表看法,指出乘客所支付的费用理应涵盖包括空调服务在内的基础服务成本。若平台和司机未经明确告知并取得乘客同意,擅自增收费用,不仅违背了合同约定,也触犯了法律中禁止收取未标明费用的规定。即便是车内张贴有“自愿消费”的告示,若未在乘客下单前进行明确提示,也属单方面更改服务内容,乘客有权拒绝支付。部分平台推出的“特惠快车”“一口价”等低价活动,未能充分考虑司机的运营成本,导致司机因成本压力而降低服务标准,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向网约车平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平台应在订单页面清晰标注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确保乘客的知情权;在推出低价活动的同时,应相应调整司机的收入结构,保证司机的收入与服务成本相匹配。同时,平台还需进一步优化高温补贴政策,解决其门槛高、金额低等问题,以切实减轻司机的负担。
对于司机而言,应避免私下收取附加费,以免引发乘客投诉,影响长期接单。若遇到低价单占比高、补贴领取门槛高等问题,应通过平台的正规渠道反馈诉求,寻求合理解决。而对于乘客来说,在下单前应仔细阅读平台的服务条款,明确费用所包含的内容。在高温天气下,乘客可与司机友好协商,适当调整车内温度,共同营造和谐的乘车环境,避免因小分歧而影响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