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首次跨越万亿千瓦时大关,具体数值达到了惊人的1.02万亿千瓦时,创下了单月用电量的新纪录。这一数字,若换算成家庭用电量,相当于12.5亿户家庭一年的总消耗。
探究这一史无前例的用电高峰背后,高温天气无疑是首要推手。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7月5日至8月5日期间,全国平均气温高达23.7℃,较常年偏高1.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高值。湖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十个省市的平均气温,更是刷新了历史记录。
极端高温导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需求激增,7月生活用电量达到了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形象地比喻即全国每户家庭仿佛都额外开启了一台空调。连素以凉爽著称的北极村漠河,也不得不应对高温,纷纷安装空调。
然而,在居民用电激增的同时,工业用电才是支撑此次用电高峰的中流砥柱。工业历来是用电大户,其用电量常年占据全社会用电量的六成以上。7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速进一步加快,较上个月提升了1.5个百分点。今年前七个月,工业用电量总计达到3.7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
在工业用电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前七个月用电量增长了4.6%,远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新能源整车制造更是亮点频现,用电量同比增长高达25.7%。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生产活动的持续扩张。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与“两新”政策的推动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旨在促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存量优化与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今年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加速推进,国家对工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在政策红利的带动下,企业对高端、智能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前七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远高于全部投资增速。大量订单涌入装备制造企业,推动了生产活动的繁荣,进而带动了用电量的快速增长。
在消费端,“两新”政策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更新换代需求,汽车、家电等五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其中,汽车置换热潮尤为显著,新能源车占比超过半数。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充换电服务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689万辆,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610万个。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仅推动了充换电服务业的发展,也成为了电力消费的新增长极。
尽管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用电增速较快,但从整体用电结构来看,重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以2023年为例,重工业占工业用电的比例高达80%左右。然而,重工业用电主要依赖火力发电,煤炭作为其主要能源,其燃烧过程带来的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正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数据显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已首次突破六成,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的四成。国家能源局还印发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多个方向开展试点。
这一转型不仅是一次能源技术的革新,更是一道需要同时解决保供电、促发展、减排放、稳安全等多重挑战的综合考题。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好各种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能源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